
111.1 功 班级: 姓名: 小组:_____ 【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预 习 案 【基础感知】 自主阅读课本 (2)自学指导要求(用彩笔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①理解功的概念 ②理解功的公式并会运用. ③能够熟练的计算功. 【新知突破】 一.功 1. 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_____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_____。 2. 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_____,另一个是_____。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_____,但保持_____。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_____。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_____,这个力也不做功。 4.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_____ 5.符号的意义及单位:_____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符号_____;_____表示力,单位是牛顿,符号_____;_____表示距离,单位是米,符号_____。 6.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_____。②公式中的“_____”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_____”对应。③力、距离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_____。 探究案 做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 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的演示 演示1、将1只钩码提高1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问题1: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 问题2: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几倍? 问题3:你们能归纳出决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吗? 练习案 1.在下面的哪个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 ) A.小华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B.小强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小悦背着书包静立在原地 D.小翔把一桶水从井中提起 2.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下3.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 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 4.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 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 m,这时拉力所做的功是( ) A.50 J B.250 J C.750 J D.0 J 5.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 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6.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11-1-3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图11-1-3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 7.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功最接近( ) A.30000 J B.3000 J C.300 J D.30 J 8.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9月正式服役,该舰长304 m、宽70.5 m,满载时排水量67500 t,最高航速60 km/h。已知海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满载时该舰受到的浮力。 (2)海面下7 m处的舰体受到海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