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5年河南省重点学校名师模似试卷 语文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首先 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班级将开展“传统文化我 传承”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小组成员搜集了下面语段,其中有些字音、字形拿不准,请你帮忙定夺。(4分) 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的长河 中,它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底yù和深Sui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诗词歌赋中的深远意境,还 是书法绘画中的笔墨丹青,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我 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承载( 瑰宝(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底yùn( 深sui( 2.下面是同学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撰写的语段,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传统文化与诗歌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 了人生。春花满湖堤,我们同白居易感知“① ,② (《钱塘湖春行》)的勃勃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③ ④ ”(《醉翁亭记》)的清凉;秋季景凄凉,我们与范仲淹体会边塞 “⑤ ⑥ ”(《渔家傲秋思》)的奇异:冬雪飘边塞, 我们和岑参共赏“⑦ ,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的塞外奇特的春意雪景。 3同学们梳理了河南传统文化的变迁史,请你根据文字将变迁图上的信息补充完整。(2分) 河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裴李岗文化带来农业、制陶技艺,奏响文明序曲。 商周时,甲骨文、金文承载文明传承,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秦汉至唐宋,河南作为核心 区域,造纸术、印刷术在此革斯,诗词文化灿烂辉煌,都城文化更是繁荣。北宋开封市并繁 华,《清明上河图》便是生动注脚。元明清后,豫刷、杂技等民间艺术蓬勃兴起,传承至今, 持续创新发展。 远古时期 商周时期 秦汉至唐宋 元明清后 农业、制陶 ② 豫刚、杂技等民间艺术 技艺 樂语文(大)第一页(共大页)嫩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可器邮 4.小组成员准备了一个传统文化的案例,但语句顺序错乱,请你帮他们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他仔细观察鸟兽的足迹、山川的形状、日月的变化等,尝试用筒单的线条和符号来 描绘这些事物。 ②起初,人们交流主要靠结绳记事,但随着生活变得复杂,这种方式难以满足需求。 黄帝便把创造记录符号的任务交给了史官仓颉。 ③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了最初的文字,比如用简单线条勾勒出月牙的形状代表“月”, 三条弯曲的线表示“水”。 ④仓颉受到野兽脚印能区分不同动物的启发,意识到可以用独特符号来记录信息。 ⑤一开始,大家对仓顿创造的文字感到陌生,不愿意接受。仓颉便耐心给人们讲解每 个符号的含义和用法,还在部落集会时进行演示。 ⑥慢慢地,人们发现文字让交流、记录变得更方便,于是开始学习使用,文字就这样在 部落里传播开来。 A.②④①⑤③⑥ B.④⑤⑥②③① C.②④①③⑤⑥ D.④⑤6②①③ 5.河南戏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基于此,同学们搜集了三则材料,请你帮忙完成下面 任务。(共7分) 【材料一】 2024年11月14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许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许昌市文化广电和 旅游局、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在许都大剧院隆重开幕。省文化 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致辞并宣布展演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小菁致欢迎词。市委常 委、宣传部部长王自合,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河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