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0663

主题一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8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363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主题,实体,虚空,凝固,音乐,教学设计
  • cover
人美版美术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第四单元第1课教学设计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 1 )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大单元计划表 阶段五 《凝固的音乐》第 1 课时 中西建筑比较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课程类型 相关学科 美术、音乐、语文、历史、科学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艺 术表现、文化 理解、创意实 践 小问题+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结构、材质对建筑风格的重要影响,能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自己对建筑的了解和认知。 一、音乐+问题导入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请同学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建筑画面? 教师继续引入:说到音乐,我们会想到旋律、节奏。音乐是借助节奏和韵律表达情感,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艺术形式。建筑却是不同材质结合特定的空间形式搭建起来的,通过视觉和触觉的途径来感知。表面上看,两者毫不相干,黑格尔却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就不免让我们困惑,建筑怎么会是音乐呢?如果是音乐,它的节奏和旋律又在哪里? 引出课题: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二、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绘画艺术的载体是纸笔颜料,建筑的载体是什么呢? 【中外建筑的用材有何不同】 环节一:思考·探究 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教师提问:中外传统建筑材料有何不同?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异? 自然环境 中国文化发祥地黄河流域,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有取之不尽的木材,而黄土的性质适宜用多种方式来建造房屋。相较之下,西方大量使用石材,敦实厚重,讲究体积美,因此被冠以“石头的史书”之名。 文化认知 泥土和树木是有生命的,由于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西方建筑追求高大,追求永恒不变。现存传统建筑多为神庙、教堂。石头抗压性强,可以用来建造规模宏伟的建筑。 建筑材料是建筑艺术的载体,它决定着建筑的特征、风格、效果等。 3.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线形美,直线、曲线相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用材主要是土和木,因此有“土木的诗篇”之誉。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体积感注重敦实厚重。西方的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石材,因此被冠以“石头的史书”之名。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 教师提问:如果要你们介绍自己家房屋大小,你们会如何介绍呢?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为“间”,古人介绍自己房屋的大小会说面阔几间、进深几间,中国古建筑平面开间的宽向称为“面阔”,开间纵向称为“进深”,“间”指的是相邻两缝梁柱构架之间的空间。 中国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结构。 教师活动:播放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结构视频及图片,抬梁式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祠堂等重要建筑;穿斗式主要应用于南方民居;井干式应用范围较少,目前一些少数民族的建筑还在使用这种结构。 学习任务一 应县木塔和比萨斜塔在外观上有何不同?各自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出檐长度逐层减缩。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每根柱子与屋檐之间皆用斗拱传递负荷,全塔斗拱众多,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外观用壁柱和拱券做装饰,优雅美观,为标准的罗马式建筑。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建筑元素。是立柱与屋顶之间的传力构建,位于檐下,起到结构作用,也有较强的造型意义,后来成了建筑的重点形象处理部件。 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柱式”奠定了整个西方建筑文化的基础。这一基本要素即使经历两千年的发展,到今天依然兴盛不衰。古希腊建筑上的柱子具有密柱短跨的特点。柱式按外观不同分为陶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学习任务二 分组讨论,从柱座、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