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上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林玉君 课题 分数再认识(一)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数与运算,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学业要求:数与运算:能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为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而设置的。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由于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还感受不到由于整体“1”的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情境不同,因此教材安排了“说一说”“圈一圈”等多个情境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情境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来帮助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初步认识,对“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你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自己创造分数,比较分数大小。对分数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更加深入的理解分数的含义。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 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谜语:相亲相爱两母子,一上一下齐共进(分数) 猜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数的回忆 环节二 玩转分数,探索新知(25分钟) 1.看图识分数:出示图形,学生讲出意义和分数。及练习巩固2.看分数画图:学生动手表示3/4。及练习巩固3.小小设计师:设计出1/4是两个方块的图形。及练习巩固4.猜一猜游戏:拿出所有彩笔的1/2。及练习巩固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思考,小结得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感受“整体”不一样,拿出的对应量也会不一样。 环节三 提升巩固,举一反三(5分钟) 1.填一填2.判一判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于自己小结出的概念,结论进一步巩固。 环节四 出示视频拓展《分数的由来》 观看微课视频 体会分数的演变历史,为下节课进行分数“单位1”教学埋下伏笔。 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本课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展示整节课的目标。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 让学生更加清晰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程度。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拓展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在学生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加深认识,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要求学生理解到“整体1”可以是一个量,亦可以是多个量。本课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拿一拿的活动体会平均分,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感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再由学生小结出规律,进行习题巩固。在小结时如果能够让学生展示结果并齐读概念、小结等,对于中下学生能起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习题出示的过程要慢一些,细致一些,以便课堂分心的孩子及时跟上课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