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平均数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一节"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实际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数据权重的意义,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思想。 内容解析 平均数作为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是后续学习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基础。本节从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出发,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权重"概念,揭示不同数据对结果影响的差异性。分组数据中组中值的运用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核心内容,为后续学习方差、概率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能正确计算加权平均数 (2)经历数据分组处理过程,掌握用组中值计算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3)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招聘决策、成绩核算等实际问题,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4)通过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实践,形成统计推断的初步意识 2. 目标解析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情境下平均数的计算方式,理解"权重"对结果的影响机制。在解决体育成绩核算、载客量统计等实际问题中,发展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能力。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渗透,为后续学习统计推断提供认知基础。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权重概念的理解障碍:学生对"权"的数学意义理解困难,易将加权平均数等同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分组数据处理误区:在频数分布表中,部分学生可能直接使用区间端点值而非组中值进行计算 实际应用中的建模困难:面对复杂情境(如多指标评价体系),学生难以正确识别各变量的权重关系 样本估计总体的认知局限:部分学生可能混淆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关系,忽略统计推断的误差范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问题1 某班级10名学生数学测试成绩为:85,78,92,85,90,88,76,95,85,82。如何快速比较该班与邻班(平均分86.5)的数学水平? 学生活动:计算平均分 ,发现略低于邻班 问题2 篮球队员选拔赛,甲、乙两名候选人的投篮测试记录如下表,应录取谁? 选手 三分球命中数 两分球命中数 罚球命中数 甲 5 8 7 乙 7 6 9 追问:如果教练组规定三分球每进1球按1.5分计算,两分球按1分,罚球按0.5分,结果会变化吗?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权重概念,对应目标(1)(3)。 (二)合作探究1 探究1 某公司招聘英语翻译,甲、乙应试者成绩如下表,分析不同录取标准下的决策差异: 应试者 听力 口语 阅读 写作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步骤1:计算算术平均数 甲,乙 → 录取甲 步骤2:按2:1:3:4的权重计算加权平均数 甲 乙 → 录取乙 追问:如果公司侧重口语能力,按3:3:2:2赋权,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揭示权重对决策的关键影响,强化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技能,对应目标(1)(3)。 (三)巩固练习1 练习1 某校计算学期成绩时,作业占20%、期中30%、期末50%。小明成绩为:作业90,期中85,期末92,求总评成绩 解: 知识点:百分比权重转化为小数计算 练习2 社区绿化调查,树龄分布如下,求平均树龄: 树龄(年) 5 6 7 8 棵数 12 18 25 5 解:年 知识点:频数作为权重的计算 (四)合作探究2 探究2 分析某路公交车载客量数据: 载客量区间(人) 1-20 21-40 41-60 61-80 班次数 3 5 20 22 步骤1:计算组中值 1-20组的组中值 ,同理其他组为30.5,50.5,70.5 步骤2:计算加权平均数 人 验证:随机抽取5个班次实际载客量计算平均数,与估计值对比 设计意图:掌握分组数据处理方法,理解组中值的统计意义,对应目标(2)(4)。 (五)典例分析 例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