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8479

19.3 电能的储存与输送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9-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172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9.3,九年级,科版,物理,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三节 电能的储存与输送                    物理观念:能认识生产生活中一些主要的电池,了解高压输电,知道高压输电中变压器的作用,知道高压电弧和跨步电压的危害及防护。 科学思维:能将电学知识迁移至高压输电的分析中,通过分析推理知道高压输电的目的。 科学探究:通过实物、实验或图片,知道常见电池的构造及能的转化,了解高压触电的方式及防范措施。 科学态度与责任:具有安全生活的理念,有防护高压触电的意识,有节约电能、保护环境的责任及自觉行为,能主动进行相关的科学普及,能为国民素养提升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教学重点:常见电池的能的转化分析;高压触电的安全防范。 教学难点: 了解电能的安全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师准备:课件、蓄电池、剪刀、镊子、收集锂电池、锡箔纸、电子感应圈等。 学生准备:柠檬、铜片、锌片、耳机、导线、干电池、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LED灯珠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1: 观看视频:电能的储存。 看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该如何储存呢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储能方式。 最后老师引导:要想了解相关内容,就来学习本节《电能的储存与输送》。 情境导入2:老师拿出一节2号干电池,并提出问题:它能对外供电,它能对外提供多少电能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老师点拨,共同完成分析情况: 一节2号干电池的电压一般为1.5 V,其容量通常在1 500~2 000 mAh之间。 根据电能计算公式W =UIt(W是电能,U是电压,I是电流,t是时间),将电压U=1.5 V,容量Q=It=1 500 mAh=1.5 Ah代入公式,可得储存的电能 W=UQ=1.5 V×1.5 Ah=2.25 Wh=8 100 J; 若电池容量为2 000 mAh,则储存的电能为 W=UQ=1.5 V×2 Ah=3 Wh=10 800 J。 所以,一节2号干电池大约可以储存8 100~10 800 J的电能。 可以说,小小电池,能量巨大。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任务问题,怀有兴趣地去学习新内容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电池及其发展 1.活动 (1)学生分小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电池实物或电池图片,并分享一些电池的知识,比如构造、使用、原理等。 (2)电池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电 能的装置,电池提供的是 直 流电。由于制作材料、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电池有很多类。 (3)引导问题:这些电池可能大部分都是废旧电池,你准备怎样处理 学生展开激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不能作为普通垃圾扔掉,应集中回收,由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处理。 需提前布置课前活动,提前感知电池及大体类型,二是顺势教育学生如何处理废旧电池 2.化学电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67“电池及其发展”的内容。 (1)化学电池是把 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分为锌锰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等。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电池、称之为原电池;可反复充电使用的电池,称为蓄电池或二次电池。 (2)干电池 ①老师拿出一节普通2号碱性干电池,用投影仪展示相关信息,如图甲所示图: 甲 乙 ②老师用剪刀将一节锌锰干电池拆开,学生观察里面的构造,如图乙所示,并分析里面的物质。师生共同讨论: 锌锰干电池由 碳棒 (正极)、 锌筒 (负极)及二氧化锰和电解质等组成,它属于一次性使用的原电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都是 1.5 V。 ③让学生从自己小组收集的电池里挑出干电池,并相互检查对错,互帮互学。 (3)蓄电池 ①老师拿出蓄电池(或模型)展示并介绍其主要构造,如图甲: 甲 乙 ②老师展示锂电池参数意义,如图乙: ③蓄电池充电时,它把电能转化成 化学 能并进行储存,使用时再把 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反复充电,每节铅酸蓄电池 2 V。 ④找出课前收集的电池中的蓄电池,并相互交流。 (3)化学电池中的重金属和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随意丢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