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8498

第二十章 实践探究红外测温仪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9-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238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十,九年级,科版,物理,学年,2025-2026
  • cover
实 践 探究红外测温仪                    物理观念:知道红外测温仪蕴含的能量转化原理,了解不同物质在热辐射方面的特性。会利用液体温度计和红外测温仪测量物体温度。 科学思维:通过了解红外测温仪的原理,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比液体温度计和红外测温仪的使用及利弊分析,提高选择合适仪器进行测量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提出与红外测温仪相关的问题,能针对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探究。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可重复性以及控制变量的合理性,确保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问题的本质。针对实验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红外测温仪的探究及应用分析,能够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红外测温仪测温原理;会利用液体温度计和红外测温仪测量物体温度。 教学难点:针对液体温度计和红外测温仪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使用建议。 教师准备:课件、红外热成像仪、电子温度计、普通温度计等。 学生准备:体温计、红外测温仪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项目提出 观看视频:红外线的发现及其特性。 你对红外线的发现了解了吗 你对红外线的特性及应用了解多少呢 是否如视频中所问,你对红外线肃然起敬了呢 有人认为红外测温仪会产生危害身体的电磁波,这是真的吗 红外测温仪是如何测量温度的 下面我们通过实践活动一起探索。 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实践活动兴趣,创设实践氛围 二、知识储备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 热辐射 。人体正常体温为 37 ℃。 (2) 一切 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和吸收红外线,且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 强 。红外线我们用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其应用有 遥控家用电器、加热物体 。 (3)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具有光的一般特性,能直线传播、能反射、能折射,并遵循相应规律。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可见光相同为 3×108 m/s。 (4)体温计的使用 ①体温计的量程是 35~42 ℃ ,分度值是 0.1 ℃ ,其外形是 三棱形 (选填“圆柱形”或“三棱形”),在金属泡和玻璃细直管之间有 细弯管 构造。 ②拿过体温计来不能直接测量体温,原因是: 观察体温计示数是否在35 ℃以下,否则需要甩动 。 ③测量完成后,能离开人体读数,原因是 离开人体后细弯管处汞受冷收缩而断开,直管内汞不能回流 。 ④给病人测量后体温计如何消毒  浸泡在酒精中消毒 。 明确本实践活动所需知识储备,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三、项目实施 任务:查阅资料。了解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操作过程及使用的安全性要求,调研在流行病传播期间人们对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情况。 1.让学生展示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材料、图解等方式。 附: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的视频 2.操作过程:让学生手拿红外测温仪,边示范边讲解。 (1)准备工作:检查仪器电量是否充足,清洁镜头,确保测量环境符合要求,避免在强电磁干扰、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设置参数:根据测量需求,设置好测量模式、发射率等参数。一般物体的发射率在0.9 Hz左右,对于特殊材料,需查阅相关资料设置准确发射率。 (3)测量操作:将测温仪对准被测物体,保持适当的测量距离,按下测量按钮,待读数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温度值。测量时要确保被测物体表面完全覆盖测温仪的测量光斑,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展示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述材料能力。老师对学生的汇报要有一定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教案设计中的材料为预设结果,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实际汇报结果为准 多找几组同学实际操作,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寻找不规范之处予以纠正 3.学生将课前调研情况以书面材料方式或电子稿件方式上交。 以下是关于流行病传播期间人们对红外测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