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图文材料题专题训练 1.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当今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下图为家住张家界的小明同学暑假“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之旅”的考察线路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到达北京后,小明参观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请写出两个小明可能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 、 (2)乙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 (地形区);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线。 (3)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小明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 。 (4)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 A.丁—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 B.甲—灌溉农业 C.乙—水田农业 D.丙—旱地农业 2.暑假期间,广州中学生小明到北京、乌鲁木齐和拉萨旅行,感受我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并沿途写有日记。读此次旅行路线图,完成小明同学部分日记中的空白。 (1)7月11日:我走出北京西客站,感觉北京和广州一样炎热,这验证了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我参观了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并了解到北京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和诸多文化场所,这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中心。 (2)7月14日:我在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上,观察到沿途的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7月16日:在乌鲁木齐,我发现洗好的衣服很快被晾干,这反映出新疆突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4)7月20日:在西藏,我见到了当地的传统民居———碉房,该建筑窗户较小,墙体较厚实,这反映出当地气候特点是 。 3.阿勒泰地区是我国牧业大区,当地牧民至今仍沿袭了传承千年的游牧“转场”生活。每年3月过后,牧民毡房从冬牧场出发向北到春牧场,6月底去高山上的夏牧场,8月下旬向秋牧场转移,11月下旬再次回到冬牧场。位于阿尔泰山南坡的夏牧场载畜量大,羊群生长迅速,当地的羊往往转场近千里,有“千里羊”的美称,同时因为羊群经历长途跋涉、食用天然牧草,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图1是阿勒泰地区示意图,图2是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阿尔泰山脉的走向是 ,该山脉的 (地理方位)坡降水较多,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2)请你分析阿勒泰地区夏牧场载畜量大的主要原因。 (3)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4)请你分析当地的羊肉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的原因。 4.读“我国部分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大地理区域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以 业为主。其中甲地区也依托附近河水和地下水等发展了 农业,乙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则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 地带。 (2)A盆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 资源,这些资源大多通过 运输方式,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且盆地内部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因此当地被称为“干旱的宝地”。 (3)某同学乘坐火车,行驶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① 铁路上,该火车全程供氧,原因是 。 (4)甲区域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当地 。 5.“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大漠、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吐鲁番的葡萄……对于云南的同学充满吸引力。为了能利用短短的假期到西北地区且让旅程充实,小刚和同学们进行了研学旅程攻略。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 (山脉)以西,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由于 自东向西递减,西北地区东西差异较大,“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应位于图中 (甲/乙)地。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