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162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4923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口,人教,三节,PPT,51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第*页 研习任务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课标要点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材 认知 1. 概念:指在保证资源 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 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 。 2. 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 “ ”所决定的。 ②资源 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③通常用 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合理开发利用  人口数量  短板  丰富  某一种或几种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 。 降低  3. 三种观点 (1)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2)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 100亿左右。 [思考] 日本国内资源贫乏,是否就意味着资源环境承载力很小?为什么? 提示:不是。日本虽然国内资源贫乏,但可利用便利的海运从外部获取资源,加上其 先进的科技、高度发达的经济等条件,环境承载力大大提高。 × √ [核心归纳] 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探究]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人之内 1. 说出表中数据中,哪项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 提示:资源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于它只考 虑生存条件,因此表示一个极限值即最大值,即表中的“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2. 根据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水平的 相关性。 提示: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是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得到的环境人口容量,表中 数据表明,人口消费水平越高,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越小,因此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人 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典例 示范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 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据此完成1~2题。 A. 民族和种族构成 B. 地区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的质量 A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A 解析:第1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地区消费水 平、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B、C、D错误;受民族和种族构成影 响不大,A正确。故选A。第2题,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等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 承载力,①正确;高消费会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鼓励人口外迁,对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影响不大;禁止开发自然资源不合理,②③④错误。故选A。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 成都市2023年单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剩余量 要素 经济总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 EBC/万人 826 364 283 1 021 109 A. ECQ不变 B. ECC降低 C. EBC降低 D. EBC增加 A.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09万人 B. 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 C. 限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 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 D 解析:第3题,通过概念可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 力-实际区域资源环境承载量。若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