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2156

【期末押题预测】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高一下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925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高一,2019,教科,物理,高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押题预测 万有引力定律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4秋 丰台区期末)2024年12月17日我国成功完成了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其中一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高度约为522km。已知地球半径和表面重力加速度,忽略地球自转,不能确定该卫星的(  ) A.质量 B.轨道半径 C.运行速率 D.运行周期 2.(2025 郑州模拟)在空间站中,宇航员长期处于失重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科学家设想建造一种环形空间站,如图所示。圆环绕中心匀速旋转,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的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小的支持力。根据以上描述,宇航员在旋转舱内站立的位置可能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4秋 海口期末)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若用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表示引力常量G的单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N m/kg2 B.N m2/kg C.m3/(kg s2) D.m2/(kg s2) 4.(2025 盐城一模)2024年3月20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当抵达距离月球表面某高度时,鹊桥二号开始进行近月制动,并顺利进入捕获轨道运行,如图所示,轨道的半长轴约为51900km。后经多次轨道调整,进入冻结轨道运行,轨道的半长轴约为9900km,周期约为24h。则鹊桥二号在捕获轨道运行时(  ) A.周期小于24h B.近月点的速度小于远月点的速度 C.近月点的速度大于在冻结轨道运行时近月点的速度 D.近月点的加速度大于在冻结轨道运行时近月点的加速度 5.(2024秋 淮安期末)2024年5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探测器在绕月椭圆轨道上由远月点向近月点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月球的引力的大小(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保持不变 二.多选题(共4小题) (多选)6.(2024秋 龙华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物理学史或物理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的理想实验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相结合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通过第谷观测,开普勒发现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轨迹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C.牛顿对引力常量G进行了准确测定,并于1687年发表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D.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当Δt→0,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1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平均速度定义采用了比值定义法,瞬时速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了极限法 (多选)7.(2024秋 白银区校级期末)2024年5月8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进入12h环月大椭圆轨道Ⅲ。在近月点P点经制动后,进入4h椭圆停泊轨道Ⅱ,经近月点P点再次制动后,进入200km圆轨道Ⅰ。Q点为轨道Ⅱ的远月点。则探测器(  ) A.在轨道Ⅱ的P点速度大于Q点速度 B.在轨道Ⅱ的P点加速度等于Q点加速度 C.沿轨道Ⅱ运动至P点需减速进入轨道Ⅰ D.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大于4h (多选)8.(2023秋 肇庆期末)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1687年牛顿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才成功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其公式为,其中m1、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G为引力常量。则G的单位是(  ) A.N m2/kg2 B.N m/kg C.m3/(s2 kg) D.kg2/(s2 m3) (多选)9.(2024秋 庐阳区校级月考)与地球公转轨道相切于A点的小行星甲和相切于B点的小行星乙的公转轨道如图所示,A为小行星甲的近日点,B为小行星乙的远日点。假设这些小行星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都在同一平面内,地球的公转半径为R,小行星甲的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R1,小行星乙的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R2,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小行星甲在A点的速度大于乙在B点的速度 B.小行星乙在B点的加速度小于甲在A点的加速度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