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06240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总复习之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13818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历史,社会,八下,总复,习之
    第五单元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概况: 建立者: (明太祖) 都城: (南京) 永乐盛世: (明成祖) 都城:北京 明初的统治: 政治:废除 、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强化皇权 经济:奖励 、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明末农民起义: 爆发:1627年; 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 结果:1644年,李自成(闯王)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起义成功的原因:提出“ ”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 清朝(1616-1636-1912):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清民族政策:明: 政策(如: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如: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措施: 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3)明清时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鼎盛的表现 农业的兴盛 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 ③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手工业的发达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 棉纺织业特别发达 ②民间 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明朝 以后,出现新的工厂手工业经营形式, 等地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形式) 商业的繁荣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 ②商帮形成(安徽的 和 的晋商) 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①茶叶、生丝、土布和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 ②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 ,这表明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处于 地位。 总结 明至清前期,中国农业兴盛、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思想文化专制 1.文字狱 目的:为了 ,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2·1·c·n·j·y 八股取士 实质: 制度在明清的集中体现 命题范围:“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文体:八股文 危害: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四库全书》的编纂 是中国古代 的总汇。编纂过程中,清政府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大批书籍被认定对 不利,所以遭到销毁和篡改。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 的作用。 4.所以说,明清统治者的文化专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背景: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代表 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 的进步思潮,这些思潮都带有 性质。 2.代表人物: 人物 李贽 ( ) 顾炎武 思想主张 否定 是“万世之至论”; 提出 的自由发展。 批判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反对 ,主张工商皆本 ; 提倡士人普遍 。 批判 制度 世俗与风尚的变迁 商人地位 明朝中期以后,( )观念受到挑战。( )的发展使得商人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社会风尚 晚明时期,伴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 )成为社会风尚,( )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社会上普遍追求( )。 世俗文学 ( )异军突起,成为文学的主流。这些描写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 )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大众娱乐 ( )的发展,带动了各种服务性行业的兴盛。( )大大增加,欣赏 ( )为主要娱乐形式,( )成为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的艺术形式。明清时期,中国的( )基本定型,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