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立足单元整体,聚焦数感培养 ———以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例 目录 CONTENTS 01 课标解读 02 教材解读 03 学情分析 04 过程设计 05 课时目标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解读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展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 数感是指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横向分析单元整体,把握学习内容 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解读 数一数 读写数 比大小 估数 计数单位(千、万) 1.数位顺序表 2.数的组成 数序和大小 找标准估整体 横向分析单元整体,把握学习内容 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解读 认识周长 周长的计算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周长的测量 多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横向分析单元整体,把握学习内容 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解读 认识角 认识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用直角来辨别锐角和钝角 从边和角的角度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从边和角的角度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欣赏与设计 感受图形之美,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 十进位值制 抽象 数感 大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 11~20的认识 1~5的认识 6~10的认识 计数单位 基数 序数 大小 一上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四上 纵向分析前后联系,联通教学要点 课标解读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抽象概括 直观感知 量感 认识周长 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 厘米、米的认识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五上三下 教材解读 几何直观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认识面积、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认识周长、多边形周长、圆的周长的计算,运用周长解决问题 认识基础图形 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基础图形的特征 圆的周长 认识面积 六上 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课时目标 教材解读 已有理解 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②两数作比较 多数作比较 ③直观感知 抽象思维 内源性 ①还原真实生活情境,激活学生自觉融入 ②培养比较、归纳的数学能力 发展区 百以内大小比较 万以内大小比较 亿以内大小比较 (最近发展区) 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课时目标 教材解读 阶梯 内容及过程 水平 支架 感知数感 激活经验 ①复习导入,激活经验 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经验水平 已有认知 情境图 组织探究 提炼方法 ①自主探究,体验方法多样性 ②小组合作,辨析比较,整合优化 概括水平 PPT 情境图 深度对话 抽象概括 ①整体建构比较大小的方法 ②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取、归纳等) 方法水平 思维水平 PPT 思想方法 夯实基础 强化提升 ①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展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②拓展提升,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思想水平 PPT 活动 学具 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过程设计 课时目标 教材解读 结合教材分析,确立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2、通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灵活运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及时练习 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