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5133

【新教材】西南大学版一下第五单元《春雨》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46648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教案,课件,春雨,单元,一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大自然的歌唱家 第四课时 《春雨》 课题 《春雨》 单元 5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 “大自然的歌唱家” 的第四课时,聚焦 “春雨” 这一自然元素,通过歌曲学习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自然之声的艺术表达,进一步落实单元的核心主题。通过生动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将自然现象与音乐表现相结合,深化对“音乐源于生活”的理解,既延续了前几课时对 “自然声音” 的探索,又为后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奠定节奏、发声及合作基础,是单元中从 “声音感知” 过渡到 “音乐表现” 的关键环节。作品分析:歌曲《春雨》为 4/4 拍,E 大调,由刘饶民作词,成敦、晓丹作曲。歌词以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的对话形式,展现春雨对万物的滋养,充满童真与生机。旋律采用重复、模进等手法,模拟雨声的同时增强韵律感。全曲共 7 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句为 “雨声引入”,节奏欢快跳跃;第三至六句为 “角色对话”,节奏稳定,旋律随歌词情感起伏;第七句为 “雨声再现”,通过变化再现第一乐句,首尾呼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中“春雨贵如油”的农耕智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具备初步的模仿能力和节奏感,但音乐表现力尚待提升。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通过前三课时接触过 “自然声音的节奏模仿”(如风声、雷声),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有简单认知,能跟随音乐做简单律动。在能力特点上,他们擅长具象思维,需通过直观的视觉、听觉刺激理解抽象的音乐元素(如力度、节奏型)。在学习需求方面,渴望参与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音乐活动,对角色扮演、乐器创编等环节兴趣浓厚,但在音准控制、歌词记忆及小组合作协调上可能存在挑战。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聆听《春雨》 的音效,结合歌曲旋律与动画画面,想象春雨滋润大地的生动场景,感知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艺术表现目标:能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掌握歌曲节奏型,通过多种伴奏方式稳定节拍,做到歌词、旋律、节奏协调统一。创意实践目标:学生能通过创作新歌词,激发语言与音乐结合的创造力。探索不同材质的音响效果,体验 “生活物品皆乐器” 的创意。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歌曲中的描绘,理解春雨对自然万物的滋养作用。感受音乐对自然现象的艺术化诠释,建立 “音乐源于生活” 的认知。 重难点 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型(附点节奏、连续八分音符)和音准,能用活泼、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2. 力度记号 “p”“f” 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角色歌词的声音情感区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 播放三段音效,请同学们猜哪个是春雨的声音。2.播放春雨视频(含雨声音效),提问:“春雨有什么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雨贵如油”是什么?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能模仿吗?”3. 扮演“春雨魔法师”,提问:春雨来了,谁最开心?它们会对春雨说什么?挥动教鞭引导学生用指尖轻敲桌面模仿小雨,用力拍手模仿大雨,邀请学生 “一起召唤春雨”。 引出课题《春雨》。 1. 观看视频并聆听春雨的声音,模仿雨声(轻声 “沙沙” 或大声 “哗哗”),带着问题思考。2. 用身体动作表现雨势大小。3. 联想种子、梨树等角色对春雨的对话,如 “春雨姐姐,谢谢你让我发芽”,理解“春雨贵如油”的意义,期待学习新歌。 通过多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动觉)激活学生对春雨的已有认知,以趣味提问和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教学主题。 二、新课教学 感知节奏与情感1.播放歌曲伴奏,提问:“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温柔的?为什么?”2.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身体,感受 4/4 拍 “均匀落下” 的节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