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5175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社会思品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1582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浙江省,答案,PDF,试题,法治,社会
  • cover
七年级社会独立练习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把答题纸中相应题号带“T” 的方框涂黑,错误的把相应题号带“F”的方框涂黑) 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长江等五大水系。 2.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某短视频平台发起“微笑接力”挑战,要求用户录制10秒微笑视频并指定其他好友传递, 这有利于帮助他人,传递积极健康的情绪。 4.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5.人身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6.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7.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8.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所有活动的基本原则。 9.传承传统美德,关键在于宣传。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这可以推测出唐太宗 A.勤于政事,爱惜民力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C.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D.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1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表是隋唐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和 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 B 文成公主入藏 见证了唐朝的民族交融 玄奘西行 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 D 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灭亡 A.A B.B C.C D.D 13.隋唐盛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与文化,属于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有 ①《大衍历》 ②《步辇图》 ③《资治通鉴》 ④《千金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以下 举措中,旨在解决国家“积贫“问题的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墙上挂着《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书桌上放着小说《三国演义》 试卷第1页,共6页 16.“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17.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城内“瓦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8.右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460字,字迹工整, 第 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 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答卷的内容可能 A.标新立异,观点独到 B.引经据典,包罗万象 C.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D.恪守章句,文字对仗 第18题图 19.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宣政院的设置 ④安西都护府的设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 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实行了 A.闭关政策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自由贸易 21.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 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驻藏大臣政治地位高于达赖、班禅 D.密切了中央与西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