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5714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冯家镇初级中学-端午节主题班会-粽叶飘香迎端午,夏日清风诗意浓【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71728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山东省,夏日,PPT,30张,课件,诗意
  • cover
(课件网) 粽叶飘香迎端午 夏日清风诗意浓 粽 目 录 壹 屈子投江史韵长———端午节的由来 贰 榴花蒲酒祝安康———端午节的祝福 叁 彩缕角粽遗风漾———端午节的习俗 肆 忠魂浩气意昭彰———端午节的精神 伍 骚人雅句墨流芳———端午节的诗词 陆 且记安行度瑞阳———端午假期安全 屈子投江史韵长 端午节的由来 壹 端午节又称“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龙舟节”等,拥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到了这一天,龙舟竞渡,粽米飘香,既蕴含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追思敬仰,更凝结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端午节的由来 节日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节日起源: 起源于上古时代 纪念人物: 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 节日小百科 爱国:端午节的由来 诗词说由来 屈原的家国情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极力主张“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由此得罪了旧贵族, 遭到了诋毁攻击,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山河破碎,心如刀割。农历五月五日,一心为了楚国的屈原来到汨罗江畔,他回眸深情地望一眼楚国的大地,最终怀抱大石沉江,留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古名篇,让人久久感怀。 端午: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是节日的内在基因! 屈原的一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爱民如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坚韧执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处播放一段屈原介绍的短视频 (PPT对应文稿要提到播放视频) 端午: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是节日的内在基因! 爱国精神,永不褪色 斯人已逝,岁月变迁,与其他节日相比,端午节更多了一层爱国为民的深层底色。屈原身上所蕴含的浓厚的家国情怀,时时吹动着人们心底的涟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榴花蒲酒祝安康 端午节的祝福 贰 安康:端午的真挚祝愿 端午安康,岁岁平安 粽享安康,福满仲夏 端午安康,幸福长长 端午祝福语知多少? 一岁一端午,岁岁皆安康。每当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人们总是会用“安康”二字来传递祝福。为什么简简单单的“安康”二字,会在端午节被反复提及? “安康”祝福 端午:安康祥和的诚挚祝愿,是节日的重要内涵。 “安康”祝福语的来源 端午时节,正值仲夏。此时,天气湿热多雨,容易滋生虫害,导致灾病,因而民间又常常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或者“恶月”。 为了驱邪避虫,每当端午时节,古人往往会用兰汤沐浴,并在家门口插上叶子形状似剑的菖蒲;会点燃一把艾草,让艾草释放的浓郁香气来驱瘟驱虫;会辅之以雄黄泡酒,并把雄黄酒轻轻涂在孩子的额头,模仿老虎的纹路画上一个“王”字,希望孩子能够趋避五毒、健康成长。 千百年来,华夏祖先正是从这些简单朴素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这个节日增添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流传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彩缕角粽遗风漾 端午节的习俗 叁 传承:端午的习俗 习俗因传承而生生不息,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习俗一:吃粽子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粽子可以分为甜味和咸味两大类,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传承:端午的习俗 习俗二:挂艾草 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能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习俗三:五彩绳 习俗四:饮蒲酒 中国传统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