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0690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学设计(共1课时)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72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蝉》: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 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贝壳》: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 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重点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 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短文两篇》(蝉、贝壳))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 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 席连勃(蒙古 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liǎn) 颤动( chàn) 宽恕(shù) 卑微(bēiwēi) 聒聒(guō) 一丝不苟(gǒu) 短暂(zàn) 脆(cuì)弱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