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 找规律 (两位数乘整十数) 温故而知新 你能正确配对吗? (乘数) ( 积) (乘数) 5×1= 3×2= 12×4= 算一算 5×10= 5 50 3×20= 6 60 12×40= 48 480 50×10= 30×20= 120×40= 500 600 4800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任务一) 发现1: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 ),另一个乘数( ), 积就( )。 5×1= 5×10= 3×2= 3×20= 12×4= 12×40= 5 50 6 60 48 480 不变 扩大10倍 扩大10倍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任务二) 发现2: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 ),另一个乘数 也( ),积就( )。 5×1= 50×10= 3×2= 30×20= 12×4= 120×40= 5 500 6 600 48 4800 扩大10倍 扩大10倍 扩大100倍 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书本第30页) 6×3= 15×4= 18×2= 480 480 4800 4800 160×3= 16×30= 160×30= 16×300= 根据16×3=48,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一组算式。 3×8= 30×8= 30×80= 17×5= 17×50= 170×50= 6×9= 24 240 2400 85 850 8500 54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240×20= 240×2= 24×200= 4800 480 4800 3.把结果相同的算是连起来。 练一练 4. 盘数 1 10 20 30 个数 你学到了什么? 发现1:在乘法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 积就扩大10倍。 发现2: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10倍, 积就扩大100倍。 谢谢聆听! 祝大家生活愉快!《找规律》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蒋丹萍 课题 《找规律》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指导思想)这节课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过程,自主发现运算中的规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还要重视规律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找到规律,还要让他们理解规律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算规律,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总结运算规律的特点和性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效果。2、(课标依据)新课标指出:“把情境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从这些问题中选取能够体现重要学习目标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在分享中促进孩子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节内容。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然而,对于乘法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找规律”这一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模糊之处,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找规律”的教学中,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现象中发现规律,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