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2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小学6年级下册 第四章《快乐足球—比例尺》 一、学习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比例尺的定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熟练地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进行换算,根据给定的比例尺和图上长度(或面积),计算出对应的实际长度(或面积);反之,也能根据实际长度(或面积)和比例尺,确定图上应表示的长度(或面积);能够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估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或者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比例尺计算建筑物的实际尺寸等,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关系,进而提升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等数学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二、基础知识回顾 1. 比例尺的定义 定义:比例尺是表示地图、图纸等平面图上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它通常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形式表示,如1:1000,意味着图上的1单位长度代表实际的1000单位长度。 二、基础知识回顾 1. 比例尺的定义—练习 题目:在绘制学校地图时,如果实际距离是100米,在地图上表示为10厘米,那么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 A. 1:10 B. 1:100 C. 1:1000 D. 1:10000 解析: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之比。根据题意,10厘米代表100米,即1厘米代表10米,所以比例尺为1:1000(因为1米=100厘米)。答案选C。 二、基础知识回顾 1. 比例尺的定义—练习 题目:某市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若地图上两地距离为2厘米,则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米。 根据比例尺定义,地图上的2厘米代表实际的2 * 50000 = 100000厘米,即1000米。答案填1000。 二、基础知识回顾 2. 比例尺的换算原理 换算基础:比例尺的换算基于比例关系,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恒定比例。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的实际部分(如1:1000中的1000)。 图上距离: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比例尺的实际部分。 二、基础知识回顾 3.比例尺的注意事项 单位统一:在进行比例尺换算时,需确保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一致,或进行必要的单位换算; 精度控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比例导致信息丢失或难以处理; 应用场景:不同比例尺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大比例尺地图适合详细规划,小比例尺地图适合宏观展示。 二、基础知识回顾 3.比例尺的注意事项—练习 (判断题)题目: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正确。比例尺越大,意味着地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越短,因此能展示的细节就越多,范围自然就越小。 二、基础知识回顾 3.比例尺的注意事项—练习 解释为什么在使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时,同一地区在地图上的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细程度会有所不同。 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之比。当比例尺增大时,地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缩短,因此能够展示更小的地理范围,但内容会更加详细,可以显示更多的细节。相反,当比例尺减小时,地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增加,展示的地理范围扩大,但内容会相对简略,细节减少。。 二、基础知识回顾 4. 比例尺的拓展应用 面积计算:利用比例尺,可以计算图上区域对应的实际面积; 距离估算:在无法直接测量实际距离的情况下,可通过比例尺估算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时间计算:结合速度信息,利用比例尺计算完成某段距离所需的时间。 二、基础知识回顾 4. 比例尺的拓展应用—练习 题目:在一张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测得一个长方形公园的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则这个公园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 1600 B. 32000 C.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