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08034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吆喝》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71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吆喝,3课,单元,上册,教版
  • cover
《吆喝》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初一语文组 孙忠莲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合理介绍纷繁复杂事物: 1) 注意语言的过渡。 2) 有总有分,使文章的脉络很清晰。 3) 按一定顺序记叙。 2、培养热爱民俗、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合理介绍纷繁复杂事物: 1) 注意语言的过渡。 2) 有总有分,使文章的脉络很清晰。 3) 按一定顺序记叙。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民俗、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出示:标题———当各种现代媒体广告向我们 扑面而来的时候,吆喝,作为一种文化,也在我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一起流逝的,还有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留恋。) 同学们,升入初二短短的几天,我们已经学了第 一单元的两篇课文。第一篇《云南的歌会》是民族风情,第二篇《端午的鸭蛋》是民俗风情,这一篇《吆喝》又是写的什么?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可以用哪几个词语来概括北京吆喝的特点,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抽生板书)。 2、大家概括出来的词儿可真不少———热闹纷繁 、随处随时、五花八门、广告明显、从早到晚、口齿伶俐、随机应变、精彩无限、突出特点、合辙押韵、带戏剧性…… 三、精读课文,完成重点: 1、这么复杂的吆喝,我们读起来一点儿也不觉得杂乱,(萧乾先生如何介绍繁杂的事务:师板书)?请大家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语段,做批注。 1)哦,你依据第4节,总结出有总有分的方法,使文章的脉络清晰。 2)第5-9 段是从早到晚的顺序,第10段是四季顺序,所以你进行了第二个方法总结:按时间顺序, 3)没有了吗?好,请大家朗 读出第2段最后一句话,想一想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对,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这一条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大家再找找看,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注意了衔接过渡?请读出来。很好,第10段的第一句话。 2、《吆喝》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不但是因 为萧乾先生能把这么繁杂的吆喝介绍的很有条理,而且是因为老北京的吆喝本身,就非常有意思,我们就挑出最有意思的一段吆喝,也来吆喝吆喝,一边吆喝一边想一想,老北京人用哪些方法使这些吆喝生动形象(板书)。 1)直接描述:如:“烤白薯啊,真热乎”。一个“烤”,让我们闻到了香味,一个“热”,看到了冒的腾腾的热气。 合辙押韵: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这段吆喝合辙又押韵,又夸耀了自己的世界上好吃,又说明了萝卜的价钱便宜。 哦还有曲调变化和戏剧性: 哦,你想吆喝“喝了蜜的大柿子(板书 )”,你觉得是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所以你把重音放在“蜜”上,强调甜度,“大”也重一些,强调形状,大家听他吆喝的,这个柿子多甜多大啊! 你不这么吆喝?要把“喝”音调拖长?强调喝蜜的时间长,喝的多,哈哈,就冲着这饱饱的喝了一肚子蜂蜜‘,谁不想来一斤? 你想帮北京人改进改进吆喝词?“喝饱 了蜜的大红柿子”,哦,加了一个“饱”,使这个柿子又有了得意而满足的神态,加了一个“红”,还有了火红的颜色更加生动形象啦!, 同学们,这么甜度饱满,这么颜色红火的吆喝,出 自什么人之口?对,出自那些风里来雨里去,把全部生活都担在肩膀上的走街串巷的小商人!(幻灯片)这是课本中的插图,那重重的挑子,是否压弯了他们的脊梁?哦,没有,他们的腰背,竟然是那样的挺拔,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乐观,足以抵挡任何的风雨! 这些老北京的小商人,虽然没有读过书,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但他们却能使自己的语言如此的生动,简直是艺术家(板书课题后)啦! 四、深读课文,深耕主旨。 1、说到艺术,大家马上想到 的是豪华的音乐厅,豪华的剧场,一些有名的艺术家,可是,萧乾笔下的艺术,是在哪里的艺术?对,是北京市井中的、最普通的劳动者身上迸发出来的艺术。(市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