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长恨歌》(唐)白居易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等基本史事,认识唐玄宗晚年与唐朝后期的腐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从节度使到藩镇割据的发展过程,认识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这一局面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轨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领导人有直接的关系。(家国情怀) 目录 CONTENTS 一、安史之乱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壹·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 阅读史料,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 材料2:从713—755年, 唐对吐蕃用兵26次, 对突厥用兵12次, 对契丹用兵9次 …… 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经常吃败仗 9万 中央兵数 边境兵数 材料3: 49万 材料4: 胡人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担负唐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唐代兵力分布表 一、安史之乱 (二)过程 安禄山(703-757):今辽宁人 ,粟特族。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兼任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唐玄宗对其颇有好感,还当了杨贵妃的养子,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唐玄宗对此不加干预,起兵造反一年多被侍从杀死。 史思明(703年—761):宁夷州突厥人,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山上”后被其子与人合谋杀死。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二)过程 爆发: 概况: 结果: 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攻下潼关→占领长安 756年肃宗即位,重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借回纥兵反击叛军 763年平叛成功,收复长安、洛阳 → 马嵬驿 → 成都 长安 玄宗西逃: 肃宗北上: 安史南下: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 一、安史之乱 (三)评价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效战国……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2.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一、安史之乱 3.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 713年 741年 756年 开元 天宝 742年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三)评价 一、安史之乱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功: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崇尚节俭,反对奢侈,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过:唐玄宗统治后期重用奸臣,任人唯亲,追求享乐,荒淫无度,不理政事,朝政腐败,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评价唐玄宗 稳定政局 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日益骄奢 贰·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