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87745

3.1.3 百合花解剖及观察实验报告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77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1.3,百合花,解剖,观察,实验,报告
  • cover
《百合花解剖及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花的解剖方法与解剖工具(镊子、解剖刀)的规范使用技能。 识别花的六大基本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理解各部分的形态特征与繁殖功能的关联性。 通过实操观察,提升微观观察能力和结构功能分析能力,建立 “花的结构服务于生殖” 的生物学认知。 二、实验原理 花作为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其结构高度适应繁殖需求: 花柄与花托:花柄支撑花朵并运输营养,花托是各结构的着生基座; 花被(花萼 + 花冠):花萼(绿色萼片)在花蕾期保护内部结构,花冠(彩色花瓣)开放后通过颜色 / 气味吸引传粉者; 雄蕊(雄性生殖器官):由 ** 花丝(支持作用)和花药(产生花粉)** 组成,花粉含精子; 雌蕊(雌性生殖器官):由柱头(接受花粉)、** 花柱(花粉管通道)和子房(含胚珠,内有卵细胞)** 组成。通过逐层解剖完全花(如百合花),可直观观察各结构的位置关系与特化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实验材料 生物材料:新鲜百合花(3 朵,处于初花期,结构完整) 实验器具 类别 器具名称 规格 / 数量 用途说明 解剖工具 尖头镊子 / 解剖刀 各 1 把 精细分离花结构 观察工具 实体显微镜(带光源) 1 台 放大观察花粉粒、胚珠 放大镜(10×) 1 个 初步观察形态细节 辅助工具 载玻片 / 培养皿 各 3 个 摆放解剖结构 染色剂 碘液(可选) 1 瓶 染色胚珠(如需观察细节) 四、实验步骤(改良分层解剖法) 1. 外形观察与记录 将百合花置于培养皿中,用肉眼观察并记录: 整体特征:花形(喇叭状)、花色(白色)、花径(约 10cm); 结构定位:花柄(短粗,长约 2cm)连接茎与花托(圆盘状基部)。 2. 解剖操作流程 解剖顺序 操作要点 关键提示 花萼 用镊子从基部由外向内依次取下萼片(共 3 片) 保持萼片完整,记录排列方式(覆瓦状) 花冠 同法取下花瓣(共 3 片),对比观察花瓣与萼片的质地、颜色 花瓣柔软透明,萼片硬实绿色 雄蕊 镊子夹住花丝基部,横向取下 6 枚雄蕊,观察花丝长度(约 4cm)与花药形态 注意花药着生位置(花丝顶端) 花药解剖 解剖刀横向切开花药,置于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黄色花粉粒 轻敲载玻片,观察花粉散落状态 雌蕊 镊子小心分离雌蕊(1 枚),用解剖刀纵向剖开子房,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胚珠 柱头黏液可用解剖针蘸取观察 3. 显微观察(可选) 花粉粒:将散落花粉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球形,表面有纹饰); 胚珠:子房剖开后滴加 1 滴碘液,观察白色胚珠结构(珠孔、珠被清晰可见)。 五、实验现象记录 结构特征对比表 结构分区 形态特征 功能对应 数量 颜色 / 质地 花柄 圆柱形,基部与茎相连 支持、运输营养 1 绿色,肉质 花托 圆盘状,位于花基部 着生花各部分 1 浅绿色,坚硬 花萼 萼片 3 片,覆瓦状排列 花蕾期保护雄蕊、雌蕊 3 绿色,革质 花冠 花瓣 3 片,椭圆形,边缘波状 开放后吸引昆虫传粉 3 白色,膜质 雄蕊 花丝细长,花药长椭圆形 花药产生花粉(含精子) 6 花丝白色,花药黄色 雌蕊 柱头三叉状(具黏液),子房椭圆形 柱头接受花粉,子房发育成果实 1 柱头乳白,子房绿色 绘图要点:绘制百合花解剖图,标注各结构名称,用箭头指示 “花粉→柱头→胚珠” 的受精路径。 六、实验结论 结构完整性:百合花作为完全花,具备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全部六大结构。 功能关联性: 雄蕊的花药是花粉产生部位,花粉通过传粉落到柱头(雌蕊顶端); 子房内的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体现 “结构服务于繁殖” 的核心逻辑。 科学结论:花的各部分通过精密协作完成生殖过程,印证了被子植物繁殖机制的高度适应性与特化性。 七、实验反思 成功亮点 采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解剖顺序,避免结构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