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88977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学设计+课件

日期:2025-11-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4935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年级,教学设计,轴对称(一),下册,数学,大赛
    《轴对称(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潘文凯 课题 《轴对称(一)》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利用演示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形成有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节的内容。轴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化,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必要基础。它是在二年级上册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为第二学段学习在方格上实例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等内容做了铺垫,在整个小学阶段图形的学习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轴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通过对折、剪纸、做一做的活动,积累了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此外,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的开展讨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折叠、绘制对称轴等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 “图形沿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 的空间表象,发展对图形对称性的想象与推理能力。2.几何直观: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动手操作(如折一折、画对称轴),将抽象的轴对称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本质,提升用图形语言描述数学现象的能力。3.数学抽象:从生活实例(如窗花、建筑)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归纳出 “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的数学定义,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4.应用意识:通过判断生活中的图形、寻找身边的轴对称现象(如树叶、民族图案),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形成 “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 的意识。5.创新意识:在探究不同图形的对称轴数量、设计轴对称图案等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多样化的验证方法(如对折法),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生活联系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猜图游戏展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引导学生猜测完整图案。2.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3.揭示课题那今天教师就带领各位同学们一起感受我们图形的优美。引出 “轴对称” 概念,板书课题。 1. 观察图片,猜测完整图案,交流发现。2. 思考并回答图案的共同特征(左右或上下对称)。 通过游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渗透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提示课题。 环节二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1.活动一:折一折,观察特征(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对折。讨论:对折后两边图形有什么特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 沿直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活动二:折一折,说一说(深入探究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操作,试着折一折,然后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轴对称图形的呢 展示课件动画,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小结: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对称轴。活动三:画一画,说一说(认识对称轴)。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各自图形的折痕(对称轴),并强调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