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09196

如何拥有自尊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18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如何,拥有,自尊,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做一个自尊的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自尊不等于虚荣。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尊心。 2学情分析 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尊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教学难点】 如何克服虚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了要感受自尊的快乐,我们不仅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还要体验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和喜爱。那么,为了感受自尊的快乐,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有意掩盖自己的不足呢?是不是就可以不知耻,爱慕虚荣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教学】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板书) 一、知耻与自尊(板书) 第一环节:成语解析 同学们听说过“知耻近乎勇”这个成语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一下它的含义。 春秋时期,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入吴宫,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勾践含羞忍辱,终于获释回国。他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那种情形,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绝无仅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这就是“知耻而后勇”!正如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的意思就是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可见,知耻对我们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21教育网 教师:听了“知耻近乎勇”的故事,知道了孔子的观点,请同学们议一议对“知耻”与“后勇”的看法。 学生分组议论,四人一组。 教师抽2~3名学生回答对“知耻”与“后勇”的看法。 教师点评:兵败吴国是耻;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赢得列国的尊重,这些是勇。这里的勇,是理性的,不是盲目的。21·cn·jy·com 不仅如此,知耻还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 第二环节:学生举例 方法一: 学生在小组里列举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的知耻的故事,并思考,在这些故事当中,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羞耻之心,会出现什么后果。21·世纪 教育网 教师抽1~2名学生举例说明,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不知羞耻的人,就永远不会有自尊,而且还有可能铸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教师讲解唐太宗的“羞耻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耻的理解。 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最有“羞耻”意识的,大概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据《大唐新语》载:唐太宗拟出游南山,因怕他人指责而作罢。事后,唐太宗非常羞愧地向魏征坦言:“当时实有此心,畏卿嗔,遂停耳。”至晚年,“羞耻尤甚”,深感有愧于民,所以临终前告诫太子:“我即位以来,做了许多错事: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sǔn)无不致远,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唐太宗为什么会“羞耻尤甚”?唐太宗对太子的告诫,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教师抽学生回答并点评。 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2-1-c-n-j-y 方法二:(备选) 播放动画:耻辱戒指、浪子回头的格林尼亚 思考: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从这两个故事中,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做人要有羞耻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