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及各部分含义(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性别码、校验码)。 理解生活中数字编码的作用与设计原则。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身份证号码总结编码规律。 学会设计科学合理的学号编码,并解释其含义。 3.情感目标: 激发对生活中数字编码现象的兴趣,培养观察与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及含义。 难点:设计学号编码时如何平衡信息全面性与简洁性。 教学准备 1. 材料单(含身份证号码案例分析)。 2. 学生课前准备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或模拟号码)。 3. PPT课件、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活动:播放“晚新闻———珠宝大劫案”情境。 提问:如何通过身份证号码快速锁定嫌疑人? 目标:激发兴趣,引出编码的重要性。 二、探究身份证编码规则(20分钟) 1. 独立观察: 学生观察手中的身份证号码纸条,记录发现的规律(如位数、数字分布)。 2.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对比身份证号码,讨论异同点(如地址码相同、出生日期不同、性别码奇偶规律)。 3.自学与讲解: 结合材料单任务2,自学身份证号码各部分含义: 地址码(省、市、区)、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性别码(奇男偶女)、校验码。 教师总结:身份证编码的科学性(唯一性、终身性、信息简洁)。 4. 讨论: 为什么年龄、身高、体重不编入身份证号码?(信息易变、冗余) 三、破案实践———揪出真凶(15分钟) 案例:嫌疑人身份证片段 `XXXX04197209080235`,焚烧银行卡号 `6665430571258064`。 线索分析: 线索1:出生于1972年 → 出生日期码为 `19720908`。 线索2:性别男 → 顺序码为奇数(如`0235`中倒数第二位`3`为奇数)。 任务:通过对比身份证号码规则,锁定嫌疑人。 四、学号编码设计(15分钟) 1. 讨论: 学号需要包含哪些信息?(如年级、班级、性别、序号) 如何保证学号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变?(固定入学年份或唯一序号) 2. 设计实践: 每位学生设计自己的学号,标明各部分含义(例:`202305021`→ 2023年入学,5班,02号,男生)。 小组展示并优化设计,评选“最佳编码方案”。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课堂总结: 数字编码的规则与生活应用(如身份证、学号、邮政编码)。 编码设计原则:唯一性、简洁性、信息明确。 2. 作业布置: “我是小小研究员”**:选择生活中的编码现象(如车牌号、条形码),分析其编码规律,撰写研究过程(200字)。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编码 1. 身份证号码规则: 地址码 | 出生日期 | 顺序码(性别) | 校验码 2. 学号设计要素: 年级、班级、性别、序号 3. 编码原则:唯一、简洁、信息明确 下课啦!(
课件网) 综合实践———编码 晚新闻———珠宝大劫案 要求: 1、独立观察手中纸条上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思考 要求: 小组成员将你们的身份证号码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并轻声交流你的发现: 小组成员间身份证号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小组交流 结合材料单第1页的第2个任务,自学身份证号码中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出生日期码 顺序码 性别 校验码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地级市 盟 自治州 区 县 奇数(单数)表示男性 偶数(双数)表示女性 5 1 0 1 0 6 2 0 1 2 0 9 2 8 0 0 5 3 地址码 身份证号码规则 510106201209280053 510106201209280037 年龄:9岁 身高:130厘米 体重:32千克 这些信息为什么不编入身份证号码里呢? XXXX04197209080235 6665430571258064 犯罪嫌疑人信息 线索1:出生于1972年 线索2:嫌疑人性别男 线索1 焚烧剩下的部分银行卡号 发卡银行 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发卡银行 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甲银行 666543 乙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