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的第二框内容。本框题是在第一框《关心国家发展》,学生已经了解了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只有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发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重任,绽放青春的光彩。 【学情分析】 今天的成就是由劳动实现的,未来的辉煌更需要实干创造,中国梦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通过劳动、实干来实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很少接触真正的劳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以至于轻视劳动,有的甚至对某些岗位的劳动有歧视、厌烦等错误态度。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美好的未来自然会实现,对只有辛勤劳动、艰苦付出才能实现梦想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实干精神,不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认识青少年自身的责任,总觉得国家的发展是成人的事情、是未来的事情,很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实干的价值与意义,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发扬实干精神,明确自己的历史重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学情,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自己与归家发展的密切关联,让他们在关心祖国发展的同时,为将来投身于国家建设奠定认识基础。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思考、交流、分享能够热爱祖国,并认识到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人民劳动创造的,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道德修养:通过探究分享能够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劳动观,崇尚劳动,感受历史的进步、国家发展是劳动者创造的,尊重劳动者。 法治观念:通过阅读思考能够认识到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责任意识:通过探究分享,能够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重任,努力学习,积极承担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责任,积极发扬实干精神、主动承担历史重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劳动成就今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难点: 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 问题探究法 归纳教学法 学法: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三位同学就国家发展展开讨论,引出课题《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教师:建设美好祖国、关心国家发展,有请主持人胡宇涵。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励志五班演播室,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是,道德与法治课代表胡庭蓓,第五小组组长朱静钰两位同学。今天就国家发展,想听听两位嘉宾的看法。 蓓:国家发展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跟普通百姓关系不大。我认为国家发展是大的事,所有大人都应当该努力工作。 钰:我不那样认为。 主持人:那你怎么看? 钰::我觉得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他的代表作《日知录》里提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涵:这是什么意思? 蓓:哦我知道,意思是说:保卫王朝不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臣武将要考虑的事情;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钰:后来,有人把这一观点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重要表现。因此,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中学生也有责任。 主持人:我们还是初中学生,我们能做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雷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 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探究新知: 板块一、劳动成就今天 活动一:思考与交流———劳动的意义(重要性)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