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09612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格律诗八首》课件(打包8套) 长春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59081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课件,打包
    课件46张PPT。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冶美的情操。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继杜甫之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问刘十九》等。 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文本解说]? 本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点,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景象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那含情浅笑的西施美丽的身姿。对于这首写景诗,学生并不难理解,但要真正把握诗的意境,领悟诗的妙处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好好引导。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七言诗句的节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贾亭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读文理解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3、“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