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96466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课件

日期:2025-10-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89170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年级,教学设计,10的加减法,上册,数学,大赛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黄雅婷 课题 10的加减法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知识技能: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数学思考:通过情境和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3.问题解决: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减法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材 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的加减法”,是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以及加减法计算的重要课时。教材通过直观情境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0的组成,为后续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1.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5以内和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时间短,喜欢故事和动手操作。 3.可能困难: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如“10-5=5”在情境中的含义);有序列出10的所有分法(易遗漏或重复)。 4.解决策略:通过绘本情境和实物操作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用儿歌、游戏等形式巩固记忆。 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通过分羊情境,直观感知10的组成,培养对数量的敏感性和估算能力。 2.符号意识:能用加减法算式表示分与合的过程,理解算式的意义。 3.运算能力: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如数数、接着数、分合推理)。 4.推理意识:通过观察分羊规律,发现10的分与合的互补关系(如5和5、6和4)。 5.应用意识:结合绘本故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6.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羊方法,培养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 1.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根据情境图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能灵活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重复和遗漏。 教学 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以绘本《鼓鼓和蛋蛋的梦想》为背景的牧羊女智斗大灰狼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问题引导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步深入探究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操作体验法 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如用豆子或珠子模拟放羊情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0的分与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视频导入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充满魔法和智慧的故事。你们准备好了吗? 教师:开始今天的故事吧! 打开视频,播放故事: 有一天,在一片翠绿的草原上,住着一位聪明勇敢的牧羊女。她有着一头金色的长发和一双闪亮的眼睛。一天,她带着她心爱的 10 只羊来到草原上放牧。就在这时,一只大灰狼悄悄地出现了。牧羊女被吓得呆在原地,大灰狼趁着牧羊女愣住,赶紧数了数有几只羊。“1、2、3、4、5、6、7、8、9、10,哈哈,有10只羊,今天可以饱餐一顿啦!” “哦~它是一只会数数的狼!” 但是,牧羊女并不害怕。她对大灰狼说:“我可是魔法师,你要是敢吃我的羊,我 就用变形术把你变成大笨猪! ”大灰狼听了,将信将疑。牧羊女又说:“你不信的话,我 现在就施展魔法。你转过头去,数 10 个数,数完之后,你就找不到我的10 只羊了。” 提问学生:“你们想知道牧羊女是怎么把羊变没的吗?让我们跟着大灰狼一起转身数10个数看看吧! 学生 :准备好了! 全班 学生齐数1到10。 通过绘本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将数学问题自然融入故事情节中。 引导学生关注“牧羊女如何用数学方法保护羊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