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1667

2025春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节《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日期:2025-09-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1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一节,教学,教学设计,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第七
  • cover
2025春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节《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一节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传承。认识到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进而增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道德修养: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不强求一致,不排斥异己,培养包容、友善、和谐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生活观。 法治观念: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中蕴含的规则意识和秩序观念,如“和而不同”中对社会和谐秩序的追求,进而延伸到对现代法治社会规则的尊重和遵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理解法治与人文精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华人文精神的同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健全人格:关注自身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文艺作品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责任意识:理解中华人文精神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方面以及弘扬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人文精神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理解人文精神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价值,并激发学生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愿。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法、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梳理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脉络、重要意义以及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方面的具体体现,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确保对知识讲解准确、透彻。同时,查阅学术论文、历史文献,拓展知识深度与广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支撑。 2.通过互联网、图书、纪录片等渠道,收集与中华人文精神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素材,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文化对人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整合收集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制作生动形象的PPT课件,合理运用色彩、字体、动画等元素,突出重点内容,增强视觉效果。 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标记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听课。初步梳理教材结构,绘制简单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便于课堂学习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收集与中华人文精神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艺术作品等。例如,收集体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美学追求的古诗词,并尝试分析其内涵,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彩片段,舞蹈《锦绣》中精美的服饰和独特的舞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