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春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二节《做自尊的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二节 《做自尊的人》教学设计 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国家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保障,理解维护人格尊严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对国家法治体系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融入个人行为中,理解自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体现,从而增强对国家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道德修养: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人格和劳动成果,不取笑、歧视或侮辱他人。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认识到真正的自尊源于个人的努力和进取,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能力,形成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认识到在面对侮辱和诋毁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敬畏感和运用法律的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懂得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面对他人的议论和批评时,保持平和、豁达的心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积极乐观的个性品质。 责任意识:理解尊重他人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社会和谐的责任感。认识到提升自我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对社会的责任。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做自尊的人的方法,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及做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会真正尊重他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深入研究教材:教师需深入理解教材中关于“如何做自尊的人”的三个核心内容(维护人格尊严、提升自己、尊重他人),并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收集热点案例、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增强课件的吸引力。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做自尊的人”,并标记出不理解的关键词和句子。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提问。收集一些与自尊相关的名人故事或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或者身边同学、朋友如何维护自尊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2024年10月智利女网红在日本鸟居做引体向上引发争议的新闻报道。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新闻,你们怎么看待这位女网红的行为?她这样做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自尊的人。 (二)讲授新课(22分钟) 目标导学一: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展示辽宁锦州凌河区群众被“造黄谣”的案例,讲解犯罪嫌疑人利用境外平台发布侮辱诽谤内容,严重践踏他人尊严,最终被警方抓获的经过。 2、提问: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明白维护人格尊严的哪些重要性?当我们面对他人的侮辱和诋毁时,应该怎么做?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3、总结:我们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面对他人的议论或批评,要有平和、豁达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他人的侮辱和诋毁,要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目标导学二:学会不断提升自己 1、介绍202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我国在航天、芯片研发、大洋钻探船建造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如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