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红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及体会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喜欢的“挖红薯 ”的生活情境,运用操作、画图等多种方法解决“妹妹想和哥哥的红薯一样多 ”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等号意义及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以解决“妹妹想和哥哥的红薯一样多 ”的问题为主线, 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问题 1 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的红薯多。问题 2 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为了实现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发现妹妹再挖 2 个,就和哥哥挖的红薯的数量一样多,可以得到3+2 和 5 的数量是相等的,“= ”是左右两边数量相等的数学表达。问题 3 在解决问题 2 的基础上,以“你能看懂吗 ”的方式呈现了奇思思考的过程,体会等量关系的传递性,为学生感受数学运算背后的原理积累经验,同时体会用数学算式表达实际问题的一般性和简洁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小学生的入学适应期,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他们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是学习数学内容的基础,他们喜欢的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体会了加法、减法及“=”的意义,能借助操作或画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初步感悟数量相等(一样多)和不等(较少、较多)关系,掌握了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建立了加法模型与减法模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哥哥和妹妹一起挖红薯”的生活情境,体会“妹妹想和哥哥的红薯一样多”可以怎样解决,通过说一说、画一画、移一移等活动,直观地建立对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理解。“相等”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表达数量关系之间或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具体是用“=”连接起来。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等号,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等号表示相等关系,帮助学生把对等号的认识从代表“结果”发展到表示“两边数量一样多”,感悟数的两个基本关系以及大小关系的传递性,为后续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代数基本事实做好铺垫。本节课以解决“妹妹想和哥哥的红薯一样多”的问题为主线,设计了层层递进的3个活动。 【教学目标】 1. 结合挖红薯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多样化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的含义,初步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多角度解决问题,并有根据地思考并能解释验证自己的想法,初步发展推理意识。 3.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画示意图多种方式理解等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量相等 ”了解等号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到了,地里的红薯成熟啦。播放哥哥和妹妹一起去挖红薯的视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挖了多少个。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比一比,谁挖的红薯多(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哥哥挖了 5 个红薯,妹妹挖了 3 个红薯) 师:哥哥和妹妹谁挖的 多? 学生完成活动一:用圆片代替红薯摆一摆,比一比。 师追问:为什么哥哥挖的红薯多呢 说一说你是如何比较的。 预设:用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知道了哥哥挖的红薯多。 师:多几个呢? 预设:多2个,用5-3=2个。 小结:我们用一一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