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曲牌名 潼关,古代军事要地。 题目:交代写作地点和目的 小令:怀古诗 元曲 杂剧 散曲 套数 小令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曲牌不是题目。 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只有一支曲子。 了解元曲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关汉卿:号已斋叟,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 了解元曲这种文体 熟读并背诵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原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后任监察御史,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归隐,屡召不出。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时及后世所称扬。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渲关怀古》等。 散曲,是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主要有散套和小令(与词中小令不同)两种。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词样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元代散曲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反映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②慨叹世情险恶,向往归隐田园。如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③歌唱爱情及描写闺怨。④写景。 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是多样的,一般认为,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当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有感而写下此作品。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怀古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 了解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天下第一关”、 “畿[jī]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的美誉。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写景 抒情 由写景转入抒情 盛 衰 战争频繁 朝代更替 这是国家由盛而衰的写照。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兴则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亡则兵祸连连,百姓流离失所 用深刻精辟的议论,深化主题,借古讽今,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无论朝代的兴与亡,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 主旨句 忧虑国计民生 凭吊写景 山:峰峦如聚 水:波涛如怒 (视) (听) 雄伟险要 兵家必争 怀古抒情 望: 西都 意: 秦汉宫阙万间 做了土 战争连连 改朝换代 主旨议论 兴 亡 百姓苦 人民疾苦 词曲小结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对封建统治者残暴贪欲的痛恨; (3)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 这首小曲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规律?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 。 (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 (3)曲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