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665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322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
  • cover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课时:1课时 学段:小学高年级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但对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升,需通过整理复习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一)精准区分比与比例的概念,熟练掌握两者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场景。准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能通过比例方程解决生活中的数量问题。 (二)通过“生活情境导入—知识框架建构—分层练习巩固—实际问题应用”的探究路径,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感受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价值和理性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棱镜 重点: 比与比例的概念辨析及基本性质的应用。比例尺的计算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及比例方程的应用。 难点: 比与比例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深度理解。复杂情境下正、反比例关系的灵活判断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交响 (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从教室到屏幕的数学密码 【诗意引入】 师:同学们,数学就像一位隐形的诗人,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写下奇妙的“比”。看,我们的教室(环视四周),男生与女生的人数、窗户与门的数量,都藏着比的秘密;传统电视4:3的比例与液晶电视16:9的宽屏比,又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智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比和比例”的奇妙世界,解码数量关系的诗意。 【互动探究】 师:先请大家告诉我,我们班有多少位男同学?多少位女同学? 生1:男生20人,女生25人。 师:你能用“比的知识”描述男生、女生数量与班级总人数的关系吗? 生2: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0:25,化简后是4:5。 生3:男生人数与班级总人数的比是20:45,也就是4:9。 师:太棒了!这里的比不仅表示数量关系,还能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就像电视屏幕的比例,不同的比值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这就是比的魅力。 (二)知识梳理:比与比例的奥秘———概念大揭秘 1.比与比例的定义之辨:双胞胎还是陌路人? 【师生对话】 师:请观察表格,比和比例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生4: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 师:非常准确!就像“2:3”是比,而“2:3=4:6”就是比例。那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生5:可以解比例,比如已知比例中的三个项,求第四个项。 2.比的三重身份:与分数、除法的奇妙关联 【思维导图】 【互动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身份转换”的游戏。请将“3:5”转化为分数和除法算式。 生6:3:5==3÷5。 师:非常好!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生7:比表示关系,分数是数,除法是运算。 师:没错!就像同一幅画的三种解读,比、分数、除法从不同角度描述数量关系,而它们的基本性质本质相通,就像三胞胎共享相同的基因。 3.比例尺的魔法:从地图到微观世界的缩放术 【案例分析】 师: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8: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0厘米,也就是5千米。 师:如果图上两地距离是3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 生9:3×5=15千米。 师:反过来,如果实际距离是180千米,图上距离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后回答:180÷5=36厘米,或用比例式=,解得x=36厘米) 技能提升:比的应用乐园———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按比例分配:公平分配的数学智慧 【问题情境】 师: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2:3,这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是什么三角形? 【解题步骤引导】 师:首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齐:180度。 师:总份数是多少? 生10:1+2+3=6份。 师:每份是多少度? 生11:180÷6=30度。 师:那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生12:30×1=30度,30×2=60度,30×3=90度,这是直角三角形。 师:太棒了!按比例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