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税率》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百分数的基本运算,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一定认知,但对税收概念较为抽象。他们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实例理解抽象概念,却在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上存在困难,需借助生活情境加深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税率概念,讲解应纳税额、税率等知识及计算方法,为学生解决实际税收问题奠定基础,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税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税收的重要性,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的含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税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不同情况下应纳税部分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的城市有美丽的公园、宽敞的马路,学校有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你们知道这些建设费用从哪里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费用相关的知识———税率。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初步感受税收的作用。 二、探索新知,理解概念 (一)纳税项目知多少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纳税项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知道的纳税项目,如消费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常接触的税收种类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应纳税额和税率的概念 教师活动:讲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概念,“应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中应纳税部分的比率叫做税率”。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概念。 (三)公式推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推导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应纳税额=收入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 三、游戏互动,巩固知识 (一)“小小税务员”游戏 教师活动:准备一些写有不同收入和税率的卡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每次派一名学生抽取卡片,扮演税务员计算应纳税额,其他组员可协助,计算正确的小组获得积分。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四、例题讲解,应用新知 (一)讲解例题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某小规模纳税企业10月份的应纳税销售额是30万元,要按应纳税销售额的3%缴纳增值税,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应纳税销售额是30万元,税率是3%,求应纳税额。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分析题目,尝试列式计算。 教师讲解:根据应纳税额=收入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可列式为30×3%=0.9(万元),并详细讲解计算过程。 五、课堂练习,强化应用 (一)基础练习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梦梦家买了一套标价为80万元的商品房,一次付清房款按九八折优惠付款,买房后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应缴纳契税多少钱?”,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教师点评:请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要先计算出实际房价,再计算契税。 (二)易错练习 教师活动:出示易错题“王叔叔的某项创造发明得到了5000元的科技成果奖金,按规定扣除全部奖金的20%后的部分需要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王叔叔实际得到了多少元奖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发现题目中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