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8320

第二章 圆周运动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6250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章,学期,第二,必修,2019,教版
  • cover
第二章 圆周运动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m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  ) A.0.1s B.0.5s C.1.0s D.3s 2.加速度a=又称“速度的变化率”,有人将定义为“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2 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的a-t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的a-t图象,已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m/s,则2s末的速度大小为8m/s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伽利略在其著作中有如下描述:“在空气中黄金、铅、铜、岩石及其它材料的球之间速度的变化如此微小从50米高下落的黄金球不会超前黄铜球四指宽。观察到这一点,我得出的结论是:在完全没有阻力的介质中所有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下落…”伽利略描述的这一研究过程主要涉及的科学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实验推理法 C.类比法 D.转换法 4.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时刻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时刻物体回到出发点 5.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7秒内的平均速度为2.6 m/s,则物体加速度为(   ) A.0.4 m/s2 B.0.37 m/s2 C.2.6 m/s2 D.0.43 m/s2 6.如图所示是某次军事演习中红方鱼雷打击蓝方潜艇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 A.在t2时刻鱼雷击中潜艇 B.潜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潜艇 C.鱼雷一定做曲线运动 D.在0 ~ t2时间内鱼雷的平均速度等于潜艇的平均速度 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在0~5s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B.质点在10s末离出发点最远 C.10~12s内的加速度最大 D.质点在0~12s内平均速度为1m/s 二、多选题 8.物体在水平面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 D. 9.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B.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是0.45 m C.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间速度的大小为3 m/s D.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10.为了研究汽车的启动和制动性能,现用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分别进行实验。让甲车以加速度,加速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再以最大加速度制动,直到停止;乙车以最大加速度加速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加速度制动,直到停止。实验测得甲、乙两车的运动时间相等,且两车运动的位移之比为7:5.则(  ) A.甲加速的时间和甲减速的时间之比为1∶2 B.甲加速的时间和甲减速的时间之比为3∶1 C. D. 三、实验题 1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O、A、B、C、D几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用刻度尺量得各段长度如下:OA=1.48cm,AB=1.91cm,BC=2.31cm,CD=2.70cm。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小车在做 直线运动。(填“匀加速”或“匀减速”) (2)计数点C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 。(用逐差法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向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周期为0.02s)。 (1)根据纸带计算AC段的平均速度 m/s,AE段的平均速度 m/s。 (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 m/s, m/s, m/s。以A为计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