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隋的统一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他“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D.开通了大运河 2.隋朝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多个粮仓,含嘉仓是当时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主要反映了隋朝( ) A.完成统一 B.经济发展 C.创立科举 D.轻徭薄赋 核心知识点———开通大运河 3.央视《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节目介绍: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天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郡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以下与该“大动脉”有关的诗句是( ) A.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隋唐时期,国家粮仓设在洛阳江南等地的漕粮(通过水道运输粮食)大量运来,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改变了经济重心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加速了隋朝灭亡 核心知识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仁寿三年(603),隋文帝颁布《搜扬贤哲诏》:“其令州县搜扬贤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者。不限多少,不得不举。”材料中隋文帝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 A.重门第、轻才能 B.重才能、尚品德 C.重等级、推权贵 D.重虚名、崇孝廉 6.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员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核心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7.“隋场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仅拉纤的民工就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 ) A.隋朝建立的背景 B.隋朝统一的过程 C.隋朝经济的发展 D.隋朝灭亡的原因 8.某同学在参观完隋唐洛阳城遗址后,对隋王朝二世而亡产生了疑惑,为此搜索到了如下描述隋末社会景象的资料,据此可知隋朝末年( )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A.朝廷腐败 B.民不聊生 C.起义频发 D.经济衰败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科举制,使普通的读书人也能走上仕途。这体现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贵族与底层平民阶层相互转化和流动 B.从此实现了人才选拔真正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C.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 D.彻底废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2.隋文帝在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持续了三百多年的战事得以平息,举国安宁,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以下是隋文帝采取的措施的是( )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②统一度量衡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开凿大运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4.“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