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温故知新 1.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时间、次数,最远到达、主要活动。 2.与哥伦布的航海活动相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及地位? 3.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朝政府如何采取了什么措施? 4.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戚继光获得了什么称号?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访问、赠送礼品,贸易往来 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戚继光抗倭 反侵略战争 民族英雄 1405-1433,七次 观看视频,思考明朝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 唯物史观:帮助学生理解明朝灭亡是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农民起义、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时空观念:梳理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时空脉络,掌握关键时间节点,如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入关等,明晰李自成进军路线、清朝入关路径等地理范围,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明末歌谣等史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关于明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的信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4. 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感悟东林书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士人担当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思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以史为鉴、关注现实的意识。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张居正改革、明末李自成起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等史事,认识改革和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 壹 暗流涌动--政治腐败与和张居正改革 贰 狼烟四起--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叁 江山易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肆 集权巩固--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暗流涌动 --政治腐败与和张居正改革 壹 1.政治腐败的表现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武宗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表现1: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政治腐败和张居正改革 魏忠贤 顾宪成 表现2:宦官专权,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 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1.政治腐败的表现 VS 材料: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 —《中国古代史》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2.社会动荡的表现 材料一 “明朝第一贪”刘瑾 表现1: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仅靠着俸禄,不吃不喝500万年才可达到,他只用了5年!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情况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表现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代《流民图》(局部) 材料三: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清明史料》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由此产生了什么社会问题? 3.张居正改革 改革背景 在位皇帝 改革者 主 要 措 施 经济 影 响 政治 影响 军事 影响 结果 万历皇帝(明神宗) 张居正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一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