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态变化 温度 地上的积雪 树上的冰霜 空中的云雾 这些雪、冰、霜、雾都是水的不同状态,它们的产生和变化遵循什么规律呢? 情景导入 新课探究 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思考:这些物质的不同状态有什么特点? 石块 冰块 水 食用油 气球中的空气 状态 体积 形状 流动性 举例 固态 有一定体积 有一定形状 不流动 石块、冰块 液态 有一定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流动 水、食用油 气态 没有固定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流动 空气、水蒸气 等离子体态 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液晶态 超固态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现象:冰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例: 冰化为水。 湿衣服变干。 樟脑丸变小。 固态清新剂变少。 水壶中的水慢慢变少。 是什么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温度的变化! 最热的地方 最冷的地方 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用符号t(或T)表示。 用手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感觉一下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 你认为用手的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可靠吗? 怎样准确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呢? 冷水 热水 温水 冷! 热! 冷? 热? 实验表明,要准确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仅凭感觉是不可靠的。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测温物质:水银、酒精、煤油等。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结构 玻璃泡 玻璃管 测温物质 玻璃外壳 刻度 摄氏温度 ℃表示摄氏温度。 旧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把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记为1℃。 0 0℃ 100 100℃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作1摄氏度,记作1℃ 。 0℃ 100℃ 摄氏温度 新规定:摄氏温标由热力学温标导出。摄氏温标的零点等于热力学温标中的273.15K,每1K与每 1 ℃的大小是相同的。 温度的国际单位,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数量关系是T=t+273.15 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值 月球背面的温度约﹣183℃ 南极有记录的最低气温﹣89.2℃ 黑龙江漠河有记录的最低气温﹣52.3℃ 新疆吐鲁番有记录的最高气温52.2℃ 太阳表面的温度约6000℃ 人的正常体温约36.5℃ 最高温度 110℃ 最低温度 -20℃ 量程:-20℃~110℃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1℃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1.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 × × × √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物体中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平视) (俯视) (仰视) × × √ 正确 偏大 偏小 4.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且视线应与温度计垂直。 5.在记录数据时,要标明单位。 36℃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看: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 一不: 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四要: 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质; 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质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 测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_____缩口升到直管内。 通过 缩口 读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_____,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断开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想一想:(1)用这个自制的温度计“测量”凉水和温水的温度,观察一下当所测量的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如何变化,并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温水 冷水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转换法 液柱长短 温度高低 想一想:(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