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17912

主题二 地理实践 练习(含答案)地理粤教·粤人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872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主题,实践,练习,答案,人版
    主题二 地理实践 类型一 实验操作   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读图,完成1~3题。 1.该实验装置可以演示(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更替 C.四季变化 D.五带的形成 2.关于图中三个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最早见到太阳 B.C点最早见到太阳 C.A点的白昼时间最长 D.B点的白昼时间最短 3.有关地球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示地球自转需要绕电灯转一圈 B.演示地球公转需要在固定位置拨动地球仪 C.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D.地球运动的周期是一天   平凉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图。读图,完成4~5题。 4.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 A.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B.海洋升温慢,降温快 C.陆地昼夜温差小于海洋 D.海洋昼夜温差大于陆地 5.该模拟实验结论可以解释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新疆的人们夏季“早穿皮袄午穿纱” C.内陆地区民居的屋顶坡度比较平缓 D.黑龙江天寒地冻时,海南已春暖花开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以“海陆分布与变迁”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 [观察海陆轮廓,探究大陆漂移说] (1)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全球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 (大于或小于)陆地面积。观察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 洲大陆凹进去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通过查阅资料,大陆漂移说可以解释这一现象:2亿年前,各个大陆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逐步分裂并漂移,形成了现在七大洲、 大洋的海陆分布状态。 [模拟实验,探究板块构造学说] 甲 乙 (2)实验中,书本和纸张代表板块。实验甲:挤压书本,演示板块 (碰撞或张裂),板块交界处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实验乙:撕拉纸张,纸张撕裂,演示板块的 (碰撞或张裂),板块交界处断裂,形成 (双项选择)。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多地震、 。 A.裂谷  B.高大山脉  C.海洋 (3)迁移应用:结合图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 地中海面积不断 (扩大或缩小),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喜马拉雅山脉不断 (增高或降低),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 类型二 调研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团队在日喀则发现了早期棕榈、桉树、榕树等热带植物化石。下表为调研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时期的平均海拔数据。据此完成1~2题。 距今/年 2.8亿 5 500万~ 5 000万 2 100万~ 1 900万 1 500万 平均海 拔/米 <0 1 000 2 300 4 000 1.位于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为“消亡的海洋”,证据是( ) A.发现大量的古海洋生物化石 B.发现不同时代植物化石 C.水汽充足,分布着大面积冰川 D.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 2.随着海陆变化,青藏高原的气候逐渐( ) A.由冷干趋向暖湿 B.由冷湿趋向暖干 C.由暖干趋向冷湿 D.由暖湿趋向冷干   蛇鱼川位于北京市密云区西北部石城镇,是白河的一条支流。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调研。下图为该流域示意图及某同学撰写的调研报告节选。读图,完成3~5 题。 3.蛇鱼川流域( ) A.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B.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海拔均在200米以上 D.河流发源于密云水库 4. 流域内村庄主要分布在( ) A.山脊地区 B.山谷地区 C.东部地区 D.北部地区 5.调研报告中显示该流域发展养蜂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生态环境好 ②养蜂历史悠久 ③政策支持 ④地形平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民族复兴,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在我国南方的双云镇,一系列举措正在积极推进,旨在促进乡村的繁荣与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实地调研] (1)双云镇因大云山和小云山而得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