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学会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坡度陡缓。 2.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 3.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情境导入】 中国有句古话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先来看看山东最高峰泰山的最有名的风景———泰山十八盘,播放泰山十八盘视频,大家可以看到跌宕起伏的山势,复杂的地形地貌,我们实际看到的地势高低起伏、各种各样的地形,我们怎么在地形图上上读出来呢?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 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指一个地点高出_____的垂直距离,又称为_____。 2.相对高度:指一个地点高出_____地点的垂直距离。 3.利用海拔和相对高度,可以描述一个地区地势的_____状况。 【合作探究】 海拔和相对高度数据有什么用? 1.读图3.17,甲乙的海拔分别是多少?哪个高?相对高度是多少? 2.珠穆朗玛峰与死海分别是陆地最高点和陆地最低点,证据是什么?它们间相对高度是多少? 3.甲乙之间与珠穆朗玛峰、死海之间,哪两者的起伏更大?证据? 学习活动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自主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 1.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高线: _____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用多条等高线表示_____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3.同理,我们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作等深线。 4.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海拔,判断地表的高低状况;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 5.山体的不同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在地形图上辨识地形及地形部位 1.读教材P54图3.18,完成下表,分析地形类型的含义。 名称 海拔 特征 山地 在_____米以上 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_____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_____ 丘陵 在_____米以下 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_____ 多在500米以上 地面广阔,起伏和缓 盆地 四周_____,中间_____ 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 2.读教材P55图3.20,分析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⑤⑥山坡相比,选择适合的登山路线。 3. 读教材P55图3.20,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序号 名称 特征 ①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呈_____状态 ② 鞍部 两个_____之间的低地 ③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_____处凸出 ④ 山脊 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_____处凸出 ⑦ 陡崖 多条等高线_____在一起 4.①~⑦地形部位中可能形成河流的是_____地。请说明理由。 学习活动三 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 【自主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_____,着上深浅不同的_____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表示地面_____状况的地图。 2. _____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_____。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35内容思考: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平原、高原、山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表示地表高低起伏 【达标测试】 下图是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乙地海拔为( ) A.500米 B.1 000米 C.1 500米 D.2 0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0米 B.500米 C.1 000米 D.1 500米 3.我们学了五种基本地形类型,除了平原外还有下面四种,你能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 A.盆地、丘陵、高原、山地 B.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C.丘陵、盆地、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2024清远期中)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图2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读图完成4~6题。 4. 图2中③处标注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脊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