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28813

湘艺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地球上的红飘带》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5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艺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学习设计 单元 第一单元《精神信仰力量情感》 课时 第五课时 课题 《地球上的红飘带》 教材 分析 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综合艺术体验” 中的《诗书音画的交融》,以 “地球上的红飘带” 长征为主题,将毛泽东诗词《七律 长征》、交响合唱《七律 长征》、遵义娄山关毛泽东手书石刻及相关经典美术作品巧妙融合。诗词凝练地描绘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与红军的英勇无畏;交响合唱以激昂的旋律和宏大的和声强化情感表达;书法作品笔力雄健,展现独特的艺术美感;美术作品直观呈现长征场景。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映衬,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传承长征精神的优质教学内容。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故事和艺术作品充满兴趣,但在综合艺术鉴赏与理解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他们对长征的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但对长征精神的内涵缺乏深入体会。在艺术学习方面,学生具备基础的音乐感知、诗歌诵读能力,但在跨艺术门类的融合分析与表达上经验不足。教学中需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感受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长征精神的探究热情,提升综合艺术素养。 一、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诗词、音乐、书法、美术等作品,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在表现长征主题时的独特魅力,提升对综合艺术作品的审美感知与鉴赏能力。 艺术表现:能够有感情地诵读《七律 长征》,准确把握交响合唱中的节奏、旋律与情感变化,尝试用声音、肢体动作等表现长征精神,增强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以小组合作形式,围绕长征主题,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意表达,如配乐诗朗诵改编、绘制长征主题绘画等,培养创新思维与艺术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深入了解长征历史背景和长征精神内涵,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与坚韧意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传承与弘扬长征精神。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维度欣赏诗词、音乐、书法、美术作品,理解长征精神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呈现方式;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感受交响合唱的艺术魅力。 难点:从综合艺术体验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内涵,并通过创意实践活动进行个性化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四、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它被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就是长征。红军战士们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今天,我们将通过诗词、音乐、书法、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走进那段伟大的历史,感受长征的魅力与长征精神的力量。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热情高涨):“准备好了!”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长征主题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情感基础。任务(二):诗词赏析:领略文字魅力教师:“首先,让我们聚焦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气势。”(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气势!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大家从这简短的文字中能体会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学生 1:“我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惧困难,把艰难险阻都看得很平常。” 教师:“非常棒!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山脉?又表现出什么?” 学生 2:“用了夸张的手法,把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比作细浪、泥丸,说明红军战士觉得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教师:“分析得很准确!正是这些生动的文字,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伟大精神。”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词内容,体会毛泽东诗词的文学美感与思想内涵,为后续多维度艺术体验做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