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学习目标 1.根据区域具体的环境问题,认识影响环境问题的基本因素。(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综合思维) 3.谋求人地协调,走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地协调观) 4.深入实地,考察某环境问题的危害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目 录 壹 环境问题的产生 贰 环境问题的危害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 DDT(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 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 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为什么 DDT被禁止使用? 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01 0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汽车尾气,约400人死亡。 1943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气,造成千人中毒,约60人死亡 1930年 03 04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取暖燃煤废气,最严重一次5天4000人死亡 1952年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废气,小镇43%的居民患病,20人死亡。 1948年 05 06 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废气,导致500多人患病,36人死亡。 1958年 日本水俣[yǔ]病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含汞废水,导致2000多人患病,1000多人死亡。 1952年 07 08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废水含镉,确诊患者258人,200多人死亡。 1975年 日本米糠油事件 因食用米糠油受污染,导致10000多人受害,15人死亡。 1968年 ONE 环境问题的产生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图中红色箭头代表进入系统的太阳能及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深蓝色箭头代表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 1. 自然环境特点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要求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图中红色箭头代表进入系统的太阳能及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深蓝色箭头代表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黄色箭头代表人类系统单向的物质与能量流动。 人类系统靠从自然大量获取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及向自然排放废弃物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物质无法实现循环。其中,人类获取自然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中,只有一部分物质能够通过自然循环过程得到消纳,未被消纳的部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工业革命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限,地球的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思考 1. 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自然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自然环境;流动方向为物质循环,能量释放到环境中;生物多样性丰富。 人类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为太阳能及环境中的能源、自然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