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34408

5.3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5-11-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487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放大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幻灯机和投影仪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4)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活动和观察,归纳出放大镜、幻灯机和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用组合透镜成像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问题:幻灯片中涉及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它的学名叫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二、进行新课 (一)放大镜 1.实验探究 (1)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然后把它靠近书本,观察书本上字的变化。 (2)拿出准备好的放大镜,靠近手指观察指纹或靠近比较小的字观察现象。 2.现象分析 通过以上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通过水滴和凸透镜,被观察的物体变大了。 3.归纳总结: (1)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凸透镜,焦距一般较大。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像。 (2)从放大镜的探究实验中可以获得以下信息:①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放大镜起放大作用时,被观察物体要离它很近;③物体和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不能在另一侧或同一侧用光屏承接;④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成的像越小,离物体越远,成的像越大,但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就起不到放大镜的作用了。 (二)幻灯机和投影仪 1.结构 幻灯机: 反光镜:利用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反射并会聚光后将光射向聚光镜. 聚光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幻灯片各部分均匀照亮. 幻灯片:用来成像的物体.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屏幕:相当于光屏,用来显示所成的像。 投影仪: 反光镜:利用凹面镜反射并会聚光 。 聚光镜:利用一组凸透镜会聚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投影片:用来成像的物体。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屏幕:相当于光屏,用来显示所成的像。 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原理 幻灯片(或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屏幕到镜头的距离为像距,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调节 (1)使屏幕上的像变大的方法:减小镜头与幻灯片(或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2)使屏幕上的像变小的方法:增大镜头与幻灯片(或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三)照相机 1.介绍照相机(用课件展示照相机并介绍其构造) (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拓展: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2.制作模型照相机: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头的器材制作简易的照相机。其次,模拟照相机成像。 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拟照相机,步骤: (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景物,调节相机,直到在半透明纸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 (2)探究:从拍摄远处景物到近处景物,应如何调节透镜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像如何变化 结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显微镜 实验探究: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可以看到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分析: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经过两次放大作用,就能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