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35778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同步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38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19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商人说:“华工……几乎独霸了加利福尼亚的河床淘洗式淘金业,凡是发现有金沙的溪流河岸和深山峡谷,到处都是‘像蚂蚁一样’的华工。”这可说明( ) A.美国是华工的主要流入地 B.华工拥有先进的淘金技术 C.华人垄断了当地的淘金业 D.华工促进了北美地区开发 2.下图为修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劳作场景。如图的这一场景可以推测( ) A.经济全球化是移民的主要原因 B.清政府是苦力贸易的始作俑者 C.华工的勤劳可能引来排华运动 D.现代移民有利于中美文化交流 3.1860年,旧金山华人人口占全美华人总人口的比重不足7%;至19世纪70年代,这一比例已超过了17%;而到了20世纪初,更是高达25%,旧金山也因此出现了全美最大的唐人街。这一变化( ) A.得益于美国殖民扩张对华工的需求 B.反映出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C.折射出美国西部淘金热的社会影响 D.源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4.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鼓励移民法》,此后美国进入移民高潮。如表是1910年移民在美国的大致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移民在制造业劳动力的占比 移民在建筑、运输两个行业劳动力的占比 移民在铜矿、成衣行业和铁矿业的劳动力占比 1/3以上 1/4多 2/3或更多 A.欧洲列强对美洲侵略加剧 B.美国掀起全球人口流动潮 C.美国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D.移民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 5.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 ) A.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 B.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 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 D.自愿签署契约出国或去了巨额利润 6.19世纪美国华工口述史《苦力歌》记载:“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上,华人铺轨占比90%,日薪1.2美元,白人3美元。旧金山唐人街建关帝庙、广肇会馆,粤剧《六国大封相》连演十日。1882年《排华法案》颁布后,《中西日报》刊文:‘吾辈虽居异邦,心系华夏,孔孟之道不可废也’。”该材料旨在说明( ) A.移民群体在文化冲突中坚守身份认同 B.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多元文化主义 C.中华文化逐渐融入美国主流文化 D.华工出国带来文化上的重构 7.1851年,约有2.5万名华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开矿,到1862年,当地矿山上超半数是华工。1890年,中国人在加利福尼亚总农业劳动力中占75%。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工作,即由加利福尼亚州到奥格登一段,有4/5的劳动是由中国人担任的。据此可知,华工( ) A.成为美国主要的劳动力来源 B.推动了美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弱化了种族偏见和排外情绪 D.为美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8.大洋洲黑人是澳大利亚的原始居民。后来其他种族或民族的移民人口大量涌入。如英国共把19万犯人流放到澳大利亚。又如,从1820年到19世纪30年代初引进自由移民1.4万人,约占全澳移民总数的1/3,此后自由移民引进数额直线上升。1841—1850年就引入自由民10.8万人。此举( ) A.不利于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变化 B.削弱了土著势力对议会控制 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调整 D.加速了大洋洲人口的族群融合 9.英国记者吉普林曾在1899年创作的《白人的负担》中写道:“挑起白人的负担,送去你最精壮的队伍,那里的臣民需要他们的服务……你的统治换来了抗议,你的保护换来了仇恨,你的幽默换来了怒吼,(哦,慢慢地)向着光明你问:‘为什么带给我们如此的劳役’”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的哪种历史现象?( ) A.社会达尔文主义对种族等级的理论支持 B.帝国主义国家以“文明使命”为名的殖民扩张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