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36140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9451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时,作业,解析
  • cover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班级:_____姓名:_____等级:_____ 学习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认读 “择、宫、摊” 等 10 个生字,辨析“乘、笼” 2 个多音字,理解 “悠闲、惊扰”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积累的词语描述画面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高 通过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学会有序地描述事物。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体会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文解读 (一)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先点明这幅画的地位和价值,接着按照画面的顺序,依次描述了画中描绘的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桥北头的场景,展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 (二)结构特点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述《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和重要地位;中间详细介绍画作的具体内容;结尾总结这幅画的历史价值,呼应开头。 (三)语言特色 语言生动形象,如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街市上人物的不同状态。 用词准确,“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精准地体现出画作的细腻程度。 (四)主题思想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 拓展资料 画家生平:介绍张择端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和其他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创作风格和《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北宋历史文化:讲述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社会背景。 古代绘画艺术:拓展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不同流派的特点,如写意画、工笔画等,拓宽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认识。 小试牛刀 1.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gōng) 摊贩(tàn) B.官吏(lì) 毛驴(lú) C.一乘轿子(chéng) 马笼头(lóng) D.栏杆(lán) 风貌(mào) 3.我会连。 4.按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名画档案。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读第3、4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读完这篇课文,我认为这幅画会名扬中外的原因是: 。 6.句式变换。 (1)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缩句: (2)人在溜达。 扩句: (3)张择端画的画, 非常传神。 改为感叹句: (4)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改为反问句: 7.词句段运用。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1)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通过加点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时用了 的修辞手法。 (2)照样子,根据提示写句子。 ①清晨,同学们都在操场上进行早锻炼: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②劳动最光荣。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 ;有的 ;还有的 。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1)“名扬中外”的意思是 ,我还知道与它意思相近的词: 、 。 (2)联系全文我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 》,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不包括( )。 A.使我们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