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块测试(二) 生物学科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各种化合物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催化、调节、传递遗传信息等功能 C. 细胞中的核酸在核糖体、核仁中均有分布,彻底水解可得到8种化合物 D. 还原性辅酶Ⅱ(NADPH)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催化C3的还原 2. 脂滴是细胞内一种独特的动态结构,是脂肪分子在内质网上合成、积累后分离形成的。研究发现脂滴与线粒体关系密切,可调节细胞的能量供应,同时还具有调控脂质代谢、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等重要功能,如图为其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滴从内质网上分离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 B. 脂滴膜与线粒体膜的外侧为磷脂分子的疏水端 C. 机体营养匮乏时,脂滴可为细胞提供脂质,进而分解供能 D. 由题意可推测甘油三酯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 3.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有诗云:“下田既宜徐,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腾。去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耘禾不厌密”说明种植禾苗密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寒多不实秀”可能是由于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作物代谢 C. “去草”能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更多能量 D. “土疏”有利于根系细胞的生长和呼吸,从而提高无机盐的吸收效率 4. 研究发现,黄瓜幼苗在低温(4℃)条件下耗氧量比常温(20℃)条件下高,但 ATP 的合成量却较低。已知ATP 的合成源于H 顺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瓜幼苗在低温(4℃)条件下比常温(20℃)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量多 B. 4℃时ATP 合成量较低可能是因为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的较多 C. 在氧气浓度低时,黄瓜幼苗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 推测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H 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 5. 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需要消耗能量。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将主动运输分为ATP直接提供能量、间接提供能量和光驱动泵三种基本类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会改变 B. ATP驱动泵既能水解ATP又能运输物质 C. 间接提供能量时动力来自转运物质甲的电化学势能 D. 利用光驱动泵运输物质时消耗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6. 气孔运动与细胞内外众多离子的运输有关。如图是光下气孔开启的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进入液泡致使细胞液渗透压下降导致气孔开放 B. 光为H+-ATP酶的活化直接提供能量 C. Cl-进入细胞的方式与H+运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D. K+与K+通道蛋白特异性的结合是质膜选择透过性的体现 7. 雄蕊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官,由花药和花丝组成。研究发现,温度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的长度,研究者探究了生长素(IAA)处理对不同温度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不含溶解IAA的溶剂 B. 施加IAA后,对拟南芥雄蕊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C. 与10-7M相比,10-6M的IAA更能缓解高温的抑制作用 D. 温度和IAA能共同对拟南芥雄蕊的生长起到调节作用 8. 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突触相联系,为研究其机制进行图甲实验,结果如图乙、图丙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不需要消耗ATP C. 轴突1、2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D. 轴突2通过影响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间接引起神经元M发生Na+内流 9. 骨关节炎(OA)与软骨退行性变有关。SOX9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