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三年级美术 【大观念】了解民间面塑及其制作方法,感受民间面塑独特的美感,学习民间工艺师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还要培养守正创新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新课标中属设计应用艺术实践活动,学习内容为工艺传承,学习任务为第二学段“学做传统工艺品”。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学习制作面塑作品,并体会和学习民间面塑工艺师们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在学习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培养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捏塑等工艺制作方法有一定基础,对彩泥这种材料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对于民间面塑这个题材了解并不多,也不关注,民间艺术的特点也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中应多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面塑艺术及其特点,通过情境设置、任务驱动、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并学习民间工艺师们的工匠精神,同时学会利用各种材料创新性的设计制作面塑作品,培养守正创新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面塑的种类、形式,知道民间面塑的艺术特点,感悟民间面塑的寓意深远与应用广泛;学习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一件的面塑作品。(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2.在情境设置、游戏演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下,欣赏、自主探究、讨论、体验的学习活动中,巧妙利用工具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新颖的面塑作品。(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3.在学习和制作中体会工艺大师们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热情,在传承与创新中筑牢文化自信。(文化理解、创意实践)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种类、形式,认识民间面塑的艺术特点,感悟民间面塑的美好寓意。初步学习面塑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一件面塑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工具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新颖的面塑作品,体会工艺大师们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泡泡泥、小梳子、安全剪刀、一次性塑料勺子、其他可用的废旧材料等。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核心素养体现 评价任务 实物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草把子”上的面塑作品,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些作品? 学生观察回答,联系实际生活回忆在哪里见过类似的面塑作品。 观看介绍面塑的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面塑。 引出课题:民间面塑 二、情境置入:参观御小的面塑馆。(现场参观) (一)欣赏博物馆里珍藏的面塑作品,说一说你看见了哪些类型的面塑? (二)学生汇报:面人、面花。 教师小结并板书:大美民间 (三)任务驱动:请同学们为御小创意空间面塑馆设计一件新颖的面塑作品,并举行小型面塑作品展。 三、任务挑战赛: (一)任务一:有三件面塑作品放错了场馆,请观察学习单(课件图片)上的面塑作品有什么不同?并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场馆。 小结:面塑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素色型、贴花型、插花型。 (二)任务二: 1.玩一玩,想一想:出示不同的生活场景,学生观察思考,选择合适的面塑。 ①寿诞贺礼②春节年供③新婚祝福 ④满月福礼 2.提问:为什么选择这些面塑作品和各自的生活场景搭配呢? 3.小结:民间艺人不仅制作精美的面塑,还为它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并应用在生活中。板书:寓意美 (三)小悟任务三 1.教师引导:我们的民间面塑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它的表现手法也很有特点,不论是在外形上,还是色彩上,都有其独特的美。 2.学生分组分任务讨论:下面的面塑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1:对比真实的动物,面塑动物们的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2:找一找面塑作品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