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墨游戏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3--5年级本课的【内容要求]是:(见55页) ·在中国画学习中,尝试运用毛笔、宣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笔法(中锋、侧锋)、墨法(焦、浓、重、淡、清)的特点。 (二)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1)“体验笔法(中锋、侧锋)、墨法(焦、浓、重、淡、清)的特点”中的“笔法”是运用毛笔在宣纸上表现中锋和侧锋,体验不同运笔的神奇变化。 (2)“体验笔法(中锋、侧锋)、墨法(焦、浓、重、淡、清)的特点”中的“墨法”是体验墨色的变化,毛笔加水的多少决定墨色的变化,水越多,则墨色越淡。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1)在三年级阶段中所谓“体验笔法”是指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毛笔在宣纸上表现出中锋和侧锋。 (2)在三年级阶段中所谓“体验墨法”是指学生能在宣纸上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 3.学生怎么学 (1)所谓“尝试运用毛笔、宣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笔法(中锋、侧锋)、墨法(浓淡)的特点。”是对怎么学的规定性建议,学生通过教师示范,自主探索,欣赏名画、学生作品,学习笔法和墨法。 (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以及自己尝试,归纳总结出不同笔法和墨法的表现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内容,作为整个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的起始课,本课为今后不同阶段的中国画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不强调中国画技法的学习,重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的持续性,重点强调的是感受彩墨游戏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体验彩墨画的艺术美感,逐步构建对中国画的艺术认知。本课旨在通过游戏活动实施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彩墨的多种表现形式,感受笔和墨的变化,体验创造表现的乐趣,以此触发学生学习彩墨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形象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体验、游戏、创作的学习活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教材在最显著的位置选用了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吴家作坊》作为欣赏作品。这幅作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画家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以点、线、面的形式,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给我们设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图片右侧的文字提示了学生欣赏的方向,诠释了这幅作品的精髓。除此之外,教材还有不同的彩墨表现的参考图,教材的设计并没有特意强调学生的技法,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教材第30页右下角安排了“小体验”栏目,并配以学生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学习,感受彩墨在不经意间带来的变化。教材第31页“思考与讨论”环节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绘画形式、技巧和方法三方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和大胆表现的个性。本页还展示了四幅学生创作的彩墨画,旨在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进一步加深对彩墨画技法的理解,并从中发现绘画的乐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学习。本节课为后面彩墨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中国画,所以对彩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对笔墨、宣纸的特性没有任何认知。但是,根据三年级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与认知特点,学生可以用记忆、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可以用线条、形状、色彩的基础知识描绘事物,表达情感,进行有意图的趣味性的造型活动。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教师采用游戏探索、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笔墨、纸性、彩墨画简单技法的认知,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色,有意识地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点、线、面基本元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让学生运用彩墨技法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三年级的学生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