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50589

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件24张)-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50750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地理,七年级,教版,制鲁,五四,24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七章 南方地区 01 新 课 探 究 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结合教材内容,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的种植。 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淡水渔产区。 米 鱼 鱼米之乡 新课探究 新 课 探 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势条件 1.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 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 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 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 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3.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新 课 探 究 活动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 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河流为沿岸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有利于城市发展。 新 课 探 究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 为“天府之国”。 新 课 探 究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利:岷江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都江堰)后流速减缓,沉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土壤富含矿物质,适宜农耕。古代岷江是成都平原连接外界的交通要道(如“南方丝绸之路”起点),促进了农产品外运和物资交流。 弊:岷江上游流经山区,夏季降水集中时易引发山洪,历史上曾多次冲毁农田(如未建都江堰前,平原“三年两淹”)。泥沙沉积导致河床抬高,增加溃堤风险,需持续清淤维护。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通过支流汇入岷江,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新 课 探 究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通过分流岷江(内江灌溉、外江泄洪),形成了覆盖成都平原的灌溉网络,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沃土。 新 课 探 究 3.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业,同时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长江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江阔水深,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有利于区域的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 02 新 课 探 究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一、上海的核心地位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我国的超大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二、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新 课 探 究 202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总量是16 9492亿元,上海所占的份额为22.8%。 经济总量居前5位的城市是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和宁波。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前5位的城市是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南京。 地区分布:靠近上海。说明这些城市与上海的联系密切。 新 课 探 究 新 课 探 究 崛起的浦东 浦东因位于上海黄浦江东畔而得名。1990年以前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