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58962

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 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226990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PPT,51张,课件,春夜洛城闻笛,诵读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 春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3.背诵四首古诗。 4.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竹里馆 王 维 作者介绍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qí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背景资料 本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运笔成篇的。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朗读指导 1、诗歌大意 整体感知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发出长长的啸声或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 2、《竹里馆》中表现作者悠闲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什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竹里馆》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歌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诗人与“幽篁”“琴”“明月”相伴,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古诗一、二句展现的画面。 品味赏析 一、二句画面:月夜,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静谧mì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着口哨(高声长啸)。 三、四句画面: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品味《竹里馆》最后两句。 品味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咏竹(南朝梁 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拓展 延伸 译文: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长的竹梢高耸入云。无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自己却怀抱坚贞的操守。耻于作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作上宫之琴。谁能施展妙技把竹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竹里馆》和《咏竹》这两首诗分别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 《竹里馆》中,竹形成一种幽深宁静的环境氛围,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或烘托了主人公特立独行、清高脱俗、醉心自然的形象。 《咏竹》中,作者托物言志,将竹拟人化,借竹表达持守清高气节、不慕权贵的心志,表现寻觅同道知音的意愿。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