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59367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人教版七下第四单元《赓续血脉—寻访革命遗址》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75299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四,教学设计,赓续血脉—寻访革命遗址,人教,七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赓续血脉—寻访革命遗址》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赓(gēng)续血脉—寻访革命遗址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以 “寻访革命遗址,传承革命精神” 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寻访革命遗址、了解革命事件,运用绘画、摄影、微电影等美术形式记录和表现革命遗址,理解革命精神与美术形式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红色文化传承意识。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单元评价:能知道寻访革命遗址的意义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能运用绘画、摄影、微电影等形式记录和表现革命遗址,传承革命精神。能理解“革命精神可以通过美术形式进行传播与继承”。单元情景: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这些遗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见证,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我们该如何寻访这些革命遗址,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呢? 新课标要求 1.综合探索领域:通过跨学科学习,了解革命历史与美术的关联,运用多种美术媒介表达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2.核心素养导向:美术表现:从技法掌握到文化转译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介创作(绘画、摄影、微电影)记录革命遗址的建筑特征(如石库门门楣、南湖红船),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视觉语言。例如,在《永恒记忆》课时中,学生需运用摄影构图(中心式、S 形)和用光技巧(侧光突出立体感)拍摄革命遗址,同时通过微电影分镜头脚本设计(如 “推镜头:从会址大门缓缓拉近至石库门门楣”)传递历史叙事。新版课标进一步强调 “每学期至少完成 10 个美术实践项目”,本单元通过 4 课时的系统实践,充分满足这一要求。审美判断:历史符号与艺术价值的双向解构 学生需分析革命遗址的艺术形式与精神内涵,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建筑体现的中西合璧美学,或颜文梁《南湖》中宁静湖面与革命主题的对比手法。教学中可结合本地资源,如巴中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引导学生从字体形态、雕刻工艺等角度解读其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新课标要求 “每年至少参与 10次美术欣赏活动”,本单元通过经典作品赏析(如沙飞摄影等)达成这一目标。创意实践:技术创新与情感表达的平衡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鼓励学生运用数字工具(如手机摄影、短视频剪辑软件)创新表现革命主题。例如,用分镜头脚本设计微电影时,可融入 VR 技术模拟革命场景,让学生 “身临其境” 感受历史氛围。新课改提出 “智能科技基础” 模块,本单元可引入无人机拍摄革命遗址全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与艺术创造力。文化理解:地域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共生 新课标强调 “课程内容中至少包含 30% 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本单元可结合巴中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例如,组织学生考察平昌县的红军石刻,分析其雕刻技艺与标语内容,创作拓印作品或数字绘画,强化对本地红色文化的认同。同时,通过 “寻访三代人” 活动,对比不同时代的生活变迁,引导学生理解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 单元学情 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具备基础的美术观察与表现能力,但对革命历史的深度理解不足,需结合具体遗址案例引导。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认知特点: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对影像、动画等新媒体形式兴趣浓厚。 学习难点:如何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具体的美术语言,平衡技术性(如摄影构图)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单元目标 1.寻访至少 1 处革命遗址,完成《寻访任务单》(地址、事件、艺术特征)。2.运用绘画、摄影、微电影等形式表现革命遗址,至少掌握 2 种构图技法(如中心式、三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